要聞港聞

橫眉冷看:路始終比別人好走

今年10月,以美元計價的中國貨物出口額,市場預期會下跌3.3%,結果卻下跌了6.4%,表現頗為遜色。不少人由是擔心,內地市道不景,中央提振乏力,經濟的寒冬快將來臨。不過,當你看另一項數據,結果又截然不同,同樣是10月份,市場預期中國的進口貨物下跌4.8%,到頭來卻上升3%,一來一回,相差甚遠。若說內地經濟低迷,民眾手頭緊絀,何以對外國貨的需求反而增加,銷量還遠勝於預期?
我們對內地經濟固然不宜盲目樂觀,但是相對之下,更值得擔心的,是歐美地區的市場表現。今年10月,中國出口下跌、進口上升,這種現象不是反映內地的經濟出現問題,反倒是說明了西方市場正在急速萎縮。假如問題是在中國身上,按理亞洲各出口地區,應以中國內地的表現特別差勁才對。實際上卻不然,總計2023年上半年,南韓的出口額下跌12.3%,香港下跌16.1%,台灣下跌18.1%。相對之下,內地同期的出口額仍有3.7%升幅,表現比絕大部分亞洲地區為佳。
好些亞洲地區的出口呈現跌勢,主要是因為歐美市場不振,疫情後復甦的力度遠不如預期。以英國為例,由於利率急升,很多居民就連供樓支出也負擔不起,被迫流落街頭,如此景況,還哪有閒錢去購買大量進口物品?反觀中國,在政府全盤規劃下,經濟重納正軌,對入口貨的需求亦逐步增加。中央在今年初訂立目標,全年國民生產總值的升幅要達到5%或以上,總結頭三季,已經超額完成,只要第四季的升幅不少於4.4%,全年「保5」的目標就可以達到。
前瞻未來,世界局勢兇險多變,但只要中國能認清方向,一步一足印,我們的路始終會比別人好走。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