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緩兵之計

中美元首多會在三藩市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會議中會面,把這段時間中美官員互訪和有關政策討論的活動推往高潮。美國高層在不同場合公開發言,指中美經濟不會脫鈎,美國不會推行新冷戰。美國努力在言詞示好,可惜無論在貿易關稅,對中國企業的不合理制裁,以至南海的軍力演示,美日韓軍事合作防華等各種行動上,美國並沒有改變此前對華壓迫的政策。元首會面,中美是否真的有和解希望?
美國的對外政策可以有連貫性,也可以有突然的轉變。按美國歷年表現,其外交與政治承諾並不可深信。一是美國的民主選舉制度可更換政府,民主黨與共和黨在大政策上可以有分歧,政黨輪替的結果往往可使原任政府的承諾以至協議被推翻。二是美國是以本國利益為先,不尊重國際規則。在蘇聯瓦解,冷戰結束,美國獨霸後,「美國例外主義」更佔主流,不但雙重標準,且外交上更出現欺騙。美國對原蘇聯、俄羅斯的許多政治承諾從開始便沒有意圖執行。即使政策、承諾的文字不變,在執行時卻可用各種曲解和重新詮釋來改變政策的實質內容。美國對華的一個中國政策上便弄出許多公然欺騙的伎倆。
美國北約與俄羅斯於2014年的《明斯克協議》,更被德國前總理默克爾揭露不過是對俄的緩兵之計,美國歐盟從未有意執行。中美矛盾不因任何公開的衝突,而是在於美國不容中國崛起,威脅其全球獨霸的地位和涉及的壟斷利益,這根本屬零和遊戲,沒有妥協餘地。
除非中國按美國的方式屈服,否則美國仍然是要用各種方法來打壓中國。這比起美蘇冷戰時夾雜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之爭有很大差別。即使中國進一步完全放棄社會主義,美國仍不會改變對華的打擊。
關係和緩或和解(Détente)是上世紀80年代美蘇關係的一個重要階段,亦是蘇聯改革開放直到政權瓦解的過程。中美關係現時亦有走上緩和的同樣傾向。前車之鑑,美國的和解態度可能又是緩兵之計,更會是在中國推動政權顛覆的陰謀,中國的領導人不可不察。
當然利用美國減緩對華壓力的空間與時間,中國全力整頓,以迎接未來的決戰,當屬上策。但與美國和解,中國或需作出讓步,亦不易對國內國外清楚解釋中國的企圖。政治上會帶來混淆混亂的可能,也需中國政府找出方法來克服。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