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強詞有理:中美逆轉

剛在上海舉行的第六屆中國進口博覽會空前熱鬧,顯然沒有受到西方媒體唱衰影響,累計意向成交額高達784億美元,較上屆增長近7%。最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吸引來自128個國家和地區的3,486間企業參展,其中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達289間,數量為歷屆之最。當前全球經濟景氣低迷,地緣政治局勢緊張,大國博弈愈演愈烈,疊加俄烏戰爭和以巴衝突,整個世界亂成一團,上海進博會依然能取得如此成績,反映中國經濟韌力十足,市場潛力巨大,對外商的吸引力絲毫不減,豈是西方媒體所能否定。
當然,中國經濟復甦步伐不如預期,進出口增長動力遜於疫前,這些都是事實。但這是全球普遍現象,並非唯獨中國如此,不管怎麼說中國經濟增幅仍明顯高於世界主要發達經濟體,這也是不容否認的事實。西方不斷唱衰中國經濟,炒作外資大量撤出中國,大有「崩潰論」的味道,一看就知別有用心。
數字勝於雄辯,今年1至9月外國投資者在華投資新設企業同比增長逾32%,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也增加2.4%,其中高新技術領域的增幅達到12.8%。無論從甚麼角度,都看不出外資大量撤離中國的迹象。這次進博會,單是美國企業就有200多家參與,說明華府搞脫鈎斷鏈那一套不得人心,美企根本不願或者說不能離開中國市場。以美國晶片巨頭高通為例,在華府晶片禁令之下,每年損失數以百億美元計,且有徹底失去中國市場的危機,美國政客損人不利己,莫此為甚。
其實美國當前的日子並不好過,經濟數字亮麗的背後,隱藏一大堆問題,財政赤字持續攀升、債務規模急速膨脹、泡沫危機揮之不去、美元已成強弩之末等等,在在顯示前景並不樂觀,用外強中乾形容一點也不誇張。在這種情況下,美國還要到處煽風點火,同時應付俄烏戰爭和以巴衝突兩條戰線,不搞得焦頭爛額才怪。
若不是遇到極大麻煩,老美不會放低身段,頻頻向中國示好。在華府三番四次要求之下,中美元首峰會總算如期在三藩市舉行,雙方談甚麼?除了一些全球性話題例如以巴衝突和氣候問題等,相信必定離不開台灣問題和經貿問題。現在的形勢很明顯,是美國有求於中國,而不是中國有求於美國,所以中方不妨化被動為主動,取回自己應得的東西。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