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天橋一步一驚心 設計失當種禍根

何謂「以民為本」?就是應民所需、急民所急。施政做到以民為本,方能贏得市民的信任。於是,港府官員常把「以民為本」掛在嘴邊、寫在書上,或許也有放進心裏,偏偏忘了將其體現在施政之上。每當制訂公共政策,抑或規劃民生基建時,港府總是與市民所需所求背道而馳;即便民有所呼,官員依舊不應。以民為本,港人感受不到;官腔二字,官員卻發揮得淋漓盡致。
港府不恤民情這一特點,總能在各項大小型基建中有所體現。例如房委會近期展開「青康路北公營房屋發展計劃第三期」工程,原有連接長康商場至長青巴士總站的行人天橋需封閉重建,於是當局興建了一條臨時行人天橋代替,減少工程對市民出入帶來影響。表面上看,當局舉措並無不妥之處,惟臨時天橋啟用後,居民隨即叫苦連天,皆因天橋設計失當,樓梯不但明顯較陡斜,且每級梯級又高又窄,不足讓一般成年人的鞋完全踏在梯級上,導致市民上梯時必須「高提腿」、落樓梯時更要側身扶着欄杆,可謂一步一驚心。
誠然,該天橋樓梯的高度及寬度皆符合法定標準,卻是分別貼近高度的上限、寬度的下限,不禁讓人質疑,普通一條臨時行人天橋,為何仿似要挑戰人體極限呢?假如居民個個身手敏捷、步履如飛,自然不成問題;問題是,附近的長青邨及長康邨居民皆以長者為主,長者上落樓梯時發生意外的風險,本來已經比其他成年人為高,當局還把作為主要通道的天橋建得如此險峻,居民避無可避,究竟是何用心呢?有議員透露,該天橋自上月中旬啟用至今,已接獲不少關於街坊使用該橋時受傷的報告;傷者該向誰追討呢?
事實上,本港行人天橋設計失當屢遭詬病,尤以臨時行人天橋最為嚴重,今次例子不過是冰山一角,在社交平台上,甚至有網民票選「最奇葩天橋」及「最難行樓梯」,惡劣情況可見一斑。雖說是臨時性質,惟一般仍要用上數年;以今次天橋為例,「青康路北公營房屋發展計劃第三期」工程預計要到2029/30年度才有望完成,意味着該天橋至少要使用4至5年,教居民如何忍受。
並非居民不願將就,無事挑事,而是性命攸關。長者摔落樓梯可大可小,難道港府非要等到悲劇發生,才願意動手整改嗎?況且,行人天橋設計失當的後果可不止如此。行人橫過馬路被車撞倒的事故屢見不鮮,肇事者一時貪快當然是主因,卻與過路設施設計差脫不了關係。倘若過路設施方便易用,誰又會與自己過不去,捨易取難呢?
令人無奈的是,一時貪快的又豈止行人,港府亦如是。明明只要多走一步,在天橋動工前翻查數據,掌握居民年齡分布,便可以避免一切不必要的麻煩;不知道使用者是誰,無視使用者的需求,單純依照法定標準就把天橋建起來,這就是官員口中的「以民為本」嗎?行事粗疏、墨守成規,應屬官僚主義吧!只不過是簡簡單單興建臨時行人天橋,港府依然弄得民怨沸騰;其他政策基建,又如何給予市民信心呢?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