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教局:八大超收非本地生 非公帑補貼

八間大學非本地生佔本地生比例由過往的兩成增至四成。 八間大學非本地生佔本地生比例由過往的兩成增至四成。
八間大學非本地生佔本地生比例由過往的兩成增至四成。
【本報訊】今年施政報告提出,本港8間大學的非本地學生的收生比例倍增,非本地生佔本地生比例由過往的兩成增至四成。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昨稱,不存在以公帑補貼非本地學生,因非本地學生的學費是直接收回成本,亦不會影響本地學生的入學機會。新措施實施後,料每年可收約6,000名非本地生,而教育局文件亦顯示,港大及科大的非本地生比例,在2021/2022學年已超過20%限額。
港大科大早超出限額
蔡若蓮在電視節目稱,擴大非本地收生限制,不會影響本地學生入學機會,指非本地學生是以「超收」方式收生,並非由教資會資助。她亦指,非本地學生的大學學費需要取得平衡,強調香港的教育不是以牟利為目標,亦不會朝產業化方向發展,而是從人才培育角度,希望透過高等教育國際化和多元化,利用人才支撐香港「八大中心」發展,令香港更多元和有活力。
根據資料,本港8間大學,目前每年提供約1.5萬個一年級學士學位,並額外讓非本地生入讀,人數不應超過核准公帑資助學士學額總數的20%,亦即一年可收共約3,000名非本地生,而比例提升至四成後,預料每年共收約6,000名非本地生。
不過,教育局文件顯示,港大和科大2021/22學年的非本地生佔比超出「20%限額」,分別佔23.7%及22.4%。今年6月的《香港統計月刊》反映,八大上學年的非本地生是內地生居多。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