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剝削接二連三 需減維權成本

筆者日前接獲多名非本地護理員的投訴,再有院舍懷疑串謀內地不良中介剋扣薪酬,當中更涉及有人疑透過陰陽合同,巧立名目收取「勞務費」,長年累月剋扣高達兩至四成月薪。然而這些投訴恐怕只是冰山一角,高昂的維權成本令非本地工友投訴非常困難。筆者經常強調,保障好非本地勞工,就是保護本地打工仔女的飯碗,也是對良心企業的保障,政府須盡快改善非本地僱員的維權支援。
大部分被剝削的非本地護理員都敢怒不敢言,擔心一旦失去工作,會損失上萬元來港工作的預繳費用。再者,非本地護理員投訴後,往往隨即被解僱,但在處理投訴及司法程序的維權期間,並沒有庇護性質臨時住所可提供,加上一日三餐開支、出入境安排、再找工作等,這些維權成本令他們卻步。
為紓緩香港安老院舍的人手荒,目前有約4,000名內地合資格的護理員,通過補充勞工計劃來港工作。港府也指出,今年頭10個月,各項輸入人才計劃共收到逾18萬宗申請,當中批准了逾11萬宗。但我們再次接獲工友被剝削的投訴,一方面院舍的行為嚴重違背補充勞工計劃原意,損害非本地工友的勞工權益;而有關做法也令香港蒙羞,嚴重影響非本地人才來港工作的意願,更加劇本地勞動力市場的惡性競爭。而高昂的維權成本令很多面對剝削的工友不敢挺身而出,本地工友又以為非本地工友壓低工資「搶爛市」而心生不滿,長期就會造成社會和政治矛盾!
筆者協助這批工友去勞工處落案,甚至要去警署落案,但這批工友至今仍要為暫時的安身之處而憂慮。雖然勞福局願意協助他們找新工作,也有機構願意暫時為他們支付在港房租,但畢竟不是長遠之計。現時雖然有社會服務機構提供講座和活動協助非本地勞工,但對家庭傭工以外的勞工,並沒有任何庇護中心和安全屋之類的服務。筆者認為政府急需完善非本地勞工維權的配套機制,一方面要主動調查,更要為舉報的工友提供協助,包括協助轉工、維權轉工期間的住宿及特別的出入境安排,令工友勇敢舉報。筆者亦建議加重罰則,僱主被投訴表面證供成立的個案,政府應立即停止其輸入勞工計劃申請,並凍結其「護養院宿位買位計劃」。保障好非本地工友維權,維護公平法治,能保護本地打工仔女的飯碗、保障本地工人就業優先,同時保障守法企業。
減少中介 增透明度
在這資訊年代,講求智慧治理,卻仍依賴層層中介,令不良中介有機可乘,根本是一種荒謬!勞工處應考慮與相關省市的人社部門合作,統一平台直接登記有意來港工作人員,再交內地認可勞務公司跟進;同時聯同省、市的人社部門,監管好持牌認可勞務公司收費,強化收費的透明度。而這方式成熟後,可再推廣至用於國外其他地區的人員招募管理。善用科技、減少中介、增透明度,這才是一個智慧化世代、數字化治理的體現!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