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橫眉冷看:盡快為樓市拆牆鬆綁

香港的房地產業水浸眼眉,日前港鐵東涌東站第一期商住物業發展項目招標,初時聲勢浩大,吸引到32個財團遞交意向書,到正式入標時,卻統統打退堂鼓,政府最終收到的標書是零。這一年下來,香港合共有6個地產發展項目流標,賣不出的土地,遠比賣得出的多,長此下去,政府庫房將要吃穀種。
內地大城市和香港的樓價偏高,那是實情,但是問題由來已久,與整個社會的經濟結構血脈相連,牽一髮而動全身,即使要設法解決,也不是朝夕之事,更加不適宜在全球利率趨升的環境下,還緊抱壓抑樓市的「辣招」不放。
近年本欄已不停呼籲,特區政府必須馬上拆牆鬆綁,全面解除樓市「辣招」,讓市場恢復信心。我不時向身邊已置業的年輕人探問,自從利率飆升以來,每月供樓負擔增加了多少,所得的答案大多是數千元。譬如原本一個月供樓支出兩萬元,現在則是兩萬六千元。一個兩口子工作的家庭,每月增加幾千元支出,可不是容易負擔,加息已經是最辣的辣招,不少置業者叫苦連天,既是如此,政府還繼續施辣,豈不是要將整個地產業往死裏打?
社會發展必須平衡各方利益,樓價下跌,讓部分人成功「上車」,固然是好事。可是地產業前景不明,一眾發展商不敢投地,庫房卻會坐吃山崩。即使不考慮庫房收入,但地產商不投地建屋,新增的樓宇賣一批少一批,長遠而言,豈不是又會造成供應短缺?
內地政府遠比港府強勢,他們也曾想壓抑樓市,但近日亦要頻頻鬆綁。正所謂:「此一時也,彼一時也。」法令必須依時而作,一本通書又豈能讀到老?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