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換腎女獲新生 感激恩人

末期腎衰竭病人惟有接受腎臟移植手術,才能真正回復正常生活。左起:雷聲亮、陸少冰、劉保財及李淑恒。(陳德賢攝) 末期腎衰竭病人惟有接受腎臟移植手術,才能真正回復正常生活。左起:雷聲亮、陸少冰、劉保財及李淑恒。(陳德賢攝)
末期腎衰竭病人惟有接受腎臟移植手術,才能真正回復正常生活。左起:雷聲亮、陸少冰、劉保財及李淑恒。(陳德賢攝)
擺脫洗肚勞累 誓要「代替佢活下去」
末期腎衰竭病人往往需要依賴俗稱「洗肚」的腹膜透析治療維生,但日常生活及工作均會大受影響。有女患者憶述堅持邊上班邊「洗肚」,不但身心俱疲,最終更被迫辭職,行動不便又頓失經濟能力,形容日子黑暗。她最終「洗肚」近4年接受移植手術,後來更再次懷孕誕下兒子,提到受贈經歷不禁感觸哽咽:「有生之年都會感激(捐贈者及其家庭)。」
2438人仍苦等移植
根據衞生署器官捐贈網站顯示,截至今年9月,腎臟移植等候人數達2,438人,但今年1至9月捐贈數字僅42宗。醫院管理局中央腎科委員會主席雷聲亮表示,患者平均要等候5年9個月才能換腎。排隊等候的末期腎衰竭病人要進行透析治療,將導管植入腹腔,透過導管灌入透析液(即洗肚水),利用腹膜排出身體毒素。九龍西醫院聯網腎科顧問護師李淑恒表示,「洗肚」病人需要每日更換數次洗肚水,而且有感染風險,出現俗稱「發肚」的腹膜炎,不但影響日常活動及工作,併發症及死亡風險亦高,惟有接受移植手術才能真正回復正常生活。
曾被公司勸喻辭職
陸少冰30多年前發現患上腎病,需要「洗肚」,每天要換4次洗肚水。但因當時女兒年紀尚小,有家庭經濟壓力,她仍堅持上班達半年:「當時我朝早返工前換一次(洗肚水),放工換一次,半夜起身再換一次,咁都係換得3次。」最終她因影響工作,被公司勸喻辭職,家庭經濟重擔全落在丈夫身上,而自己連簡單家務也做不到,她形容自己當時是負累:「有時喺屋企望出窗,見到人哋追巴士返工,我都會覺得羨慕,我連呢個資格都冇。」
陸女士坦言,當時一度感到絕望,但不忍女兒年紀小小就沒有母親照顧,成為她生存的動力,最終於1990年接受一名腦死亡患者捐贈腎臟,術後重回職場,更懷上第二胎誕下兒子。雖然換腎至今已超過30年,但陸女士提到捐贈者仍然不禁哽咽:「我從來無忘記捐贈者,我覺得係帶住佢嘅一部分,代替佢活下去,有生之年我都會好感激。」她經常教誨兒子「你嘅生命捐贈者都有份」,教導他要感恩別人恩惠及幫助。
孝女捱刀捐腎救父
今年66歲的劉保財亦於10年前接受活體腎臟移植手術,而捐贈者正是他的女兒。他憶述當時與家人難以啟齒,對於女兒為自己捱一刀非常掙扎、心痛:「始終佢當年得26歲,咁後生就冇咗個腎,擔心佢將來有事得番一個腎點算。」最終兩父女經過一年半詳細檢查及身心評估後,成功完成移植,女兒術後康復十分快,身體狀況亦一直穩定。劉先生得以重拾行山樂趣,亦可照顧87歲年邁母親。
雷聲亮表示,腎臟遺體捐贈者數目很少,活體捐贈可為患者提供另一選擇,一般是親人主動提出及接受檢查,曾有患者形容「問家人借錢易,問捐腎就好難」。雷指,正常情況下,捐出一個腎臟對整體生理功能並無不良影響,一般會以微創手術摘取腎臟,捐贈者一般3至5日可以出院、一至兩星期可以上班,而且活體移植的預後也較佳,腎臟5年存活率達90%。他呼籲有器官捐贈意願的人士要實行「器官捐贈3S」,即於中央器官捐贈名冊登記(sign-up)、向親友分享意願(speak-out),以及鼓勵他人支持器官捐贈(spread-out)。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