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資訊科技大落後 智方便考起法官

港府推行的「智方便」使用繁複,考起長者。 港府推行的「智方便」使用繁複,考起長者。
港府推行的「智方便」使用繁複,考起長者。
【本報訊】本港銳意發展智慧城市,但一直以來成效備受質疑。立法會昨通過「加快建設智慧城市社區設施」的議員議案。多位議員批評當局發展智慧城市拖拉,要求急起直追。
議員林新強批評香港仍「緬懷過去嘅繁榮」,事實上科技已落後於其他城市,直言再不「彎道超車」,「香港只會死路一條」,斥政府不同部門仍如「訊息孤島」。議員容海恩則指出,香港在發展智慧城市有不少不足之處,自己在法庭工作時發現部分法官都不懂使用智方便,又批智方便程式內的字體過分細,期望政府可以考慮用家實際需要。
議員何俊賢則提到,現時市民處理問題經常要跑多個部門,政府沒有以便民角度設計服務,又批智能身份證為「智能廢物」,指政府2003年推出第一代智能身份證,「當時佢講到好叻㗎,乜嘢都擺晒落去,銀行戶口駕駛執照都得」,但今時今日駕駛執照和身份證仍是分開,「每次返嚟立法會就問我哋拎錢,次次都話做到(駕駛執照和身份證合一使用)又做唔到」。
數碼鴻溝 忽視長者基層
另外,推動香港發展成為智慧城市的同時,卻忽視長者需求。議員陳紹雄認為,隨數碼技術日新月異,不同人都會面對不同程度的數碼鴻溝,而要推進智慧城市,關鍵是讓市民「敢用」、「能用」,以安心出行為例,不少會使用智能手機的長者仍會因為擔心,而避開需要用的場所,建議由專業科技團體培訓關愛隊,再由關愛隊教導市民。議員梁子穎又建議開設「長者網吧」,提供平板電腦讓長者學習和使用,並建立手機遊戲讓市民參與,儲存積分換禮品。
除長者外,議員林振昇認為需要着手改善基層家庭的數碼鴻溝,指出香港教育大學前年有調查發展領取書簿津貼的家庭數碼水平較其他家庭弱。而目前政府主要以硬件和金錢支援,但欠缺教導學生服務,要去教育局研究為清貧學生做數碼知識培訓,又建議在「社區客廳」增加科技大使。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