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財政轉差陷巨壓 議員促稅制改革

本港財政狀況令人憂慮。 本港財政狀況令人憂慮。
本港財政狀況令人憂慮。
搞基建大花筒 儲備僅夠9個月用
財政儲備在過去5年跌逾四成的情況下,政府仍力推多項大型基建,引起社會關注公共財政狀況。立法會昨日通過「檢討公共財政政策」的議員議案。會上多名議員認為本港過分依賴順周期收入,稅基過於狹窄之餘,政府並無認真對待有關問題「一味用拖字訣」,形容「等到個個年華老去,頭髮都白晒」,要求港府積極研究擴闊稅基或稅制改革,並減少非必要的財政開支,以及打擊「假難民」問題。
議員管浩鳴指出,現時的財政儲備僅足以應付未來9個月的政府開支,屬27年來最低水平,令不少市民擔心會否重蹈西方國家負債纍纍的覆轍,又指公共開支佔GDP的比例,由回歸以來的14.13%大幅增加至2022至2023年度的28.44%。儘管目前庫房的財政狀況未去到「水浸眼眉」的地步,但財政儲備持續收縮,加上多項公共開支有增無減,若然交椅洲人工島、北部都會區等大型工程如期落實,人口老齡化勢必定會令多種公共開支持續增加,庫房面對的財政壓力不容忽視。
斥當局拖字訣迴避檢討
雖然財政壓力甚大,但管浩鳴認為港府「無認真對待問題,一味用拖字訣」,就擴闊稅基的議題只是定期被放上議事堂,過去充其量只成立檢討委員會,提交報告就算「大功告成」,結果「等到個個年華老去,頭髮都白晒」都毫無進步,重申港府不應抱持「簡單低稅制」的包袱,採取「斬腳趾避沙蟲」的態度,迴避檢討稅務改革,要求當局研究擴闊稅基。
假難民每年燒大量公帑
議員陳沛良同樣認為稅基狹窄,庫房過分依賴賣地、印花稅等少數波動同順周期的收入,在經濟下行會打擊稅收,令政府收入極不穩定。陳認為香港在老齡化問題開支龐大,舉例現時與資助長期護理服務有關的社署開支,在短短10年間飆升173%,由2012至2013年度的40億港元顯著上升至2022至2023年度的108億港元,直言養老安老作為一個社會問題,不應只由公共財政一方承擔,建議探索推行長期護理保險制度,並試行養老年金產品,希望可以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
另外,議員盧偉國主張港府減少非必要的財政開支,指單在2018至2023年為免遣返聲請提供的人道援助,包括臨時住屋、交通等開支高達28億港元,為香港構成嚴重負擔,而多年來社會都要求政府檢討免遣返聲請機制,打擊「假難民」問題。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陳浩濂表示,今年9月底財政狀況,本財政年度首6個月整體開支3500多億元,指面對公共財政壓力,政府需要開源節流。節流而言,會繼續維持公務員編制零增長,在不影響民生開支前提下,扣減各政策局和部門於2024至25年度1%經常性開支資源,並於2025至26年度再額外扣減1%,強調會顧及現時香港經濟正在復甦之中,會確保審慎理財,至於大型基建項目,當局會小心考慮推展和財務安排。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