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藍領缺人手 僱主爭崩頭

本地勞動人口在過去數年流失超過10萬人。 本地勞動人口在過去數年流失超過10萬人。
本地勞動人口在過去數年流失超過10萬人。
4年間少16萬人力 輸入外勞難救近火
人口老化及移民潮令本港勞動力供不應求,政務司司長陳國基昨日表示,截至今年10月底,已有約7萬名人才獲批簽證來港,超越政府目標,不過,低技術勞動人口於2018至2022年間減少約16萬人,疫後經濟復甦加劇了本港勞工短缺問題,明言要繼續「搶人才、留人才」。立法會昨舉行教育事務委員會會議,有議員質問政府擴大非本地學生收生時,如何保障本地學生權益,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表示,擴招的40%分配到平均4年落實,每年大概多招收5%,鼓勵本港同學「擁抱」和「支持」國際化、多元化。
陳國基昨日應邀出席一個商會活動,他談到本港勞動力短缺的問題,陳表示,本地勞動人口在過去數年流失超過10萬人,當中不少是壯年和富經驗的管理及專業人員,各行各業均出現人才短缺的情況。至於政府搶人才的計劃,截至10月底,約7萬名人才已獲批簽證來港,遠超政府所定每年輸入至少3.5萬名、預計留港至少12個月人才的績效指標。
另外,新一份《施政報告》推出多項吸納外來人才的措施,包括擴大「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大學名單、成立實體「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為外來人才的置業印花稅實施「先免後徵」安排,以及設立「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和「職專畢業生留港計劃」等,料為提升本港競爭力、推動經濟發展動能提供重要支援。
歸咎人口老化 結構性勞動力減
陳國基表示,香港面對人口高齡化、結構性勞動人口縮減問題,低技術勞動人口於2018至2022年間減少約16萬人,疫後經濟復甦更進一步加劇勞工短缺問題。今年6月,政府先後宣布為建造業和運輸業制訂行業輸入勞工計劃,以及優化「補充勞工計劃」的涵蓋範圍及運作,望吸納更多勞動力。
此外,立法會昨進行教育事務委員會會議期間,議員梁子穎詢問擴大非本地學生收生後,學校資源上是否充足,又如何保障本地大學生。蔡若蓮回應指擴招非本地生採用「循序漸進」方式,學校會考慮學生照顧、教職員人手、教學空間、宿舍等配套,擴招的40%分配到平均4年落實,每年大概多招收5%,又表示不應用「保障」二字,因擴招非本地生是為本地學生創造更多元、國際化網絡,指封閉的心態會浪費香港作為國際教育樞紐機會,鼓勵同學「擁抱」和「支持」國際化多元化。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