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慢病共治 各區參與醫生分布不均

政府下周一起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市民可跨區配對家庭醫生。 政府下周一起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市民可跨區配對家庭醫生。
政府下周一起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市民可跨區配對家庭醫生。
【本報訊】政府下周一起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所有45歲或以上的香港居民如未有已知的糖尿病或高血壓病歷便可登記參加計劃,在計劃下,病人可在政府資助下以共付模式在私營醫療市場接受糖尿病及高血壓篩查和治療服務。計劃至昨日有335名醫生參加,不過各區的參與醫生分布不均。對於政府建議醫生在治療階段每次診症收取150元,而政府會每次資助166元,西醫工會會長梁漢輝表示,業界認為此資助模式不吸引,故參與計劃的反應不太理想。
政府建議收$150 有醫生開$800
根據計劃,市民需自行承擔部分費用,政府建議於治療階段醫生每次診症收150元,有近八成參與醫生收這個水平或以下,其中有3名醫生免費診症,收費最貴的醫生收800元,是一名在中環執業的醫生。梁指出,在計劃下,糖尿病或高血壓患者可享有每年最多6次資助診症,但現時家庭醫生未必有空為長期病患者看診,為長期病患者看診不可「問兩句無事就打發走」,需要長期跟進患者的病情變化。
而且,醫生要做很多準備工作以參與計劃,例如行政方面、收錢,將來看診要用電腦軟件對接,梁指,很多醫生都嫌麻煩,因為這些長期病患不是應診時問兩句,沒事就打發病人走。
醫務衞生局表示,「慢病共治計劃」是一個全新的資助計劃,市民需時了解細節及明白疾病篩查對個人健康的重要性,實際參與人數視乎市民在了解家庭醫生和參與計劃後的反應,預算在3年的先導計劃期內可以有20萬名市民參加篩查。截至11月3日,已有超過330名家庭醫生登記參與計劃,反應正面。當局會繼續循不同途徑鼓勵家庭醫生參與計劃,亦正繼續處理其他醫生的申請,故相關家庭醫生人數會陸續增加。在計劃推出初期,數百名家庭醫生已足夠應付參加市民的服務需求。
家庭醫生在參加計劃時,可自行釐訂在治療階段每名參加者每次診症所收取的共付金額。政府會將相關資料上載至「慢病共治計劃」專題網站,包括參與醫生所在地區,收取的共付金額,及其他資訊例如有否參加長者醫療券計劃等,供市民在參加計劃前參考。在現時已參與計劃的超過330名家庭醫生中,約八成的診症共付費均為$150或以下,與政府建議的診症共付額相若。
考慮到不少市民會跨區活動,當局無規定市民參加的地區康健中心與配對的家庭醫生必須位處同一地區。市民可跨區配對家庭醫生,除可選擇配對其居住地區的家庭醫生外,也可因應其工作地點或其他需要,選擇一個就診方便的家庭醫生。因此單以地區的居住人口與家庭醫生的開診地區作比較並不適合。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