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細菌依附積聚 食生蠔易中毒

荃灣有街市出售連殼生蠔。 荃灣有街市出售連殼生蠔。
荃灣有街市出售連殼生蠔。
【本報訊】蠔本質上比其他海產有更高的食物安全風險,由於蠔是濾食性動物,透過鰓過濾大量海水的方式進食,因此周圍環境中可能存在的病毒或細菌會在其體內積聚,其中最常見的是諾如病毒和甲型肝炎病毒。過往就不時出現涉及進食生蠔後的食物中毒個案,患者會出現嘔吐和腹瀉等病徵,食安中心指平均每年約25宗。
諾如病毒最常見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今年1月初公布進食生蠔後食物中毒個案,有3名年齡介乎24至25歲的男子,在去年12月18日於尖沙咀某食肆晚膳期間進食生蠔後,約38.5至44.5小時後出現腹痛、惡心、嘔吐和腹瀉等病徵。至於食安中心亦曾發表文章,指在2021年曾接獲超過100宗涉及生蠔的食物中毒事故,在2016至2020年間,每年平均亦有約25宗。而2014年初,更有多達49人出現嘔吐和腹瀉等主要病徵,流行病學調查顯示,肇因是進食了受諾如病毒污染的生蠔。
蠔可以存在多種病毒及細菌,其中最常見的是諾如病毒,此病毒能依附在蠔的消化系統,只要生蠔中含有小量諾如病毒,就能引起食物中毒的反應,一般在進食後24至48小時內就出現肚痛、嘔吐、腹瀉、發燒和頭痛等食物中毒症狀。蠔亦可能積聚副溶血性弧菌和創傷弧菌等細菌,即使專供生吃的蠔隻是來自實施糞便污染控制的水域,也不代表完全沒有微生物風險,故進食生蠔或半生不熟的蠔,較易受病原體感染。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