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辦好粵車南下 促進灣區融合

港車北上政策實施,讓香港單牌車輛在有序申請通行證、通過車檢和購買內地汽車保險後,即可在預約方式下以自駕方式通過港珠澳大橋,到廣東省作短期商務、探親或旅遊。政策實施以來,深受港人車主歡迎,很多港人出行多了一個逍遙自在的新選擇,對廣東省增加了認識,促進兩地人民的交往和感情,在長假期更出現關口大排車龍。
因地制宜 逐步推展
港車北上對兩地政策來說也是新事物,實施以來,本着「摸着石頭過河」的精神,謹慎規劃,逐步實施,適時調整,就算中間出現小問題,基本上做到瑕不掩瑜,現在政策仍在不斷優化階段,不少車主都希望能增加珠海關口的處理能力,解決假期大排車龍的問題,以縮短通關時間。
港車北上便利港人,至於粵車南下,無論在政策精神層面或是平等互惠的原則,應要做到兩地對等,沒有只容許港車北上,而拒絕粵車南下的理據。再說,粵車南下有利於較高消費力的旅客來港消費,對香港旅遊業、服務業和文化藝術娛樂產業都是好消息。但由於香港地少車多、路窄、停車位嚴重短缺,相對於廣東省的地大物博,故粵車南下的政策實施,也需要因地制宜,實事求是,逐步推展。其實不論港車北上還是粵車南下,都是好政策,但要把好事辦好,減少市民的憂慮和可能出現的問題。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表示,粵車南下將分兩階段落實,首階段容許廣東省自駕南下在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停泊,利用港珠澳大橋口岸入境後轉乘其他交通工具;次階段才容許自駕進入其他區域。有人認為,粵港兩地體量相差太大,香港總汽車數量約82萬輛,廣東省則是3,800萬輛,不過要注意這是全省的數目;而現實上,兩地關口也無法處理大量車輛的出入,筆者相信兩地相關部門會謹慎合理地批出汽車通行證。而為了充分運用大橋的容量,筆者建議在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興建的數千個車位級別的大型自動停車場,亦要預留足夠空間作擴建,以應付需求,同時日泊收費要合理,才能做到促進人流吸客的效果。
另外,有人表示擔心內地司機的駕駛習慣,但據筆者了解,近年內地執法和扣分停牌制度相當嚴格,像深圳、珠海等大灣區城市,司機駕駛習慣早已大大改善。而數字上,內地往香港的兩地牌(即FV/FU牌)汽車,在香港的意外率也沒有特別高。但筆者也建議粵港兩地管理部門,都應製作一些介紹當地交通法例的教學視頻,以便兩地司機學習適應當地道路情況,甚至審批資格也要求司機要有良好的駕駛紀錄。此外,入市區的車輛數目應控制在一個合理水平,而電動車的充電設施也要配合。
不論港車北上也好,粵車南下也好,希望做到車通人通財通,促進兩地人民感情,也有利於鞏固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特殊位置,發揮香港優勢。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