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自成一家:一味唱好無助兩地融合

本港今年復常後,雖然沒有了疫情困擾,卻面臨經濟發展乏力的難題,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成為年輕人未來發展的一條新出路。許多團體紛紛舉辦講座,教授青年返回內地就業和創業的錦囊,但我認為有些內容頗有問題。
話說二次大戰時期,英國戰機不斷被德軍的防空炮火擊落,軍方於是邀請工程師研究如何保護戰機;工程師認為要加強機翼的防禦能力,因為成功返航的戰機大部分機翼都有中彈。不過,有統計學教授知悉後,卻提出另一個相反的看法,指要加強戰機引擎的保護才對,原因是機翼中彈的飛機仍能飛行返航,說明問題不在於機翼;相反,大部分被擊落的戰機的引擎都有中彈,以致無法返航,而這正是需要改善的部分。
從媒體的報道來看,一些鼓勵港青到大灣區發展的講座,往往喜歡邀請在大灣區創業成功的企業家分享他們的成功經驗,這正好犯了「幸存者偏誤」謬誤。嚴格來說,成功學並沒有太大問題,只是它給我們看到成功經驗,卻不一定會增加我們成功的機率。譬如,許多成功人士都是在大學時期休學創業,但外人並沒有了解到他們成功背後的辛酸。若學習他們提早退學創業,以為照做也可成功,最後只會失敗收場。事實上,只有多聽失敗的案例,才能提前知道不該犯哪些錯誤,並引以為鑑。
換言之,團體鼓勵港青返回內地發展,除了交流成功案例,也應該分享一些失敗的故事,這些錯誤經驗都是大家需要學習的。而且,這種做法也是務實的,可以負責任的告訴年輕人返回內地創業的成本,以便自我評估風險。若一味吹噓在內地創業如何成功,最終反而會害了那些滿腔熱情準備回內地創業的港青,無助兩地融合。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