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暴雨成災 學者倡重估沿海水淹風險

李行偉 李行偉
李行偉
【本報訊】極端天氣為本港帶來連場大雨,引致多區出現嚴重水浸,令人質疑本港的排水系統是否落後於國際標準。有學者建議,政府需與大灣區和國際上進行更多持續合作,甚或重新評估本港城市沿海各區域的水淹風險,以及設立專項,鼓勵氣候變化災害的跨學科研究,提升本地工程師能力,培養下一代跨學科人才。
籲借鏡外國 創建研究中心
澳門科技大學校長、國際水利與環境工程學會主席李行偉表示,本港的雨水防洪系統是達到國際標準,惟近年氣候變化導致了一些完全意想不到的洪水事故,譬如降雨強度大幅增加,海平面上升,再加上風暴潮等因素,令水淹風險大大提高;若暴雨剛好發生在高潮的時間,一切不利因素疊加,便會引起災害,而這些災害,在許多國家都發生。
李認為,要保持本港水安全創新科技的可持續發展,政府應重新評估城市沿海各區域的水淹風險,以設定工程和非工程對策,就像2010年大埔沙埔仔村水災後,把新界所有山區做一個水淹風險研究一樣;以及借鏡包括荷蘭和新加坡在內的許多國家經驗,投放資源於創建研究中心和基礎設施投資,以實踐前瞻性承擔精神。
他續指,本港應與大灣區和國際上進行更多持續合作,了解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感測器和預警系統的創新科技發展,並建議設立專項,鼓勵氣候變化災害的跨學科研究,以提升本地工程師的創新科技設計能力,培養下一代跨學科人才,主動爭取融入大灣區水安全創新科技建設,參與「生態文明」的國家議程。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