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粵車南下成大勢 交通配套要仔細

隨着中港不斷融合,港車北上、粵車南下已是大勢所趨。港車北上自今年7‧1推出以來大受歡迎,僅重陽節長周末期間,便錄得單日4,200架次的最高紀錄。既然港車可以北上,粵車當然也應對等南下,港府計劃明年起分兩階段落實粵車南下,最終實現內地居民自駕來港。問題是,香港地小人稠,街道狹窄,人車爭路、離奇交通意外無日無之,一旦交通配套規劃不足,粵車南下恐加劇本港交通亂象。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指出,正積極與內地商討粵車南下,首階段是當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大型自動化停車場項目完工後,可供廣東省旅客南下泊車再轉機前往外地,或利用港珠澳大橋口岸進入香港;第二階段則是全面開放內地旅客自駕來港。據了解,機管局正在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發展兩個自動化停車場,預計2024年落成;港府亦正與內地積極探討整體實際方案,強調會考慮多方面細節如配額、範圍等,同時亦會顧及香港地區和道路承載力。
事實上,港車北上、粵車南下計劃並非始自今日,前朝林鄭政府便曾經指出,興建港珠澳大橋之初,已計劃讓港車北上,但當時聲稱不存在對等安排,皆因香港地方細,道路不夠闊,如讓粵車南下恐帶來許多問題。但隨着政府換屆,中港兩地融合程度與日俱增,抗拒粵車南下不合潮流,現屆政府向廣東省旅客打開自駕之門,不足為奇。但本港道路承載量長久沒有顯著增加,加上本港私家車數量本身已很多,能否負荷粵車南下,實屬疑問。
數字顯示,2010年至2020年的10年間,本港領牌私家車數量由41萬多輛激增至57萬多輛,增幅接近四成;單是今年上半年新登記私家車總數便達到二萬多輛,較去年同期大升近五成。香港只是彈丸之地,跟廣東省地大物博完全無法可比,這也是港車北上容易、粵車南下需小心規劃的最大原因。必須指出,近年雖陸續有大型基建落成,但市區塞車情況依然未見改善,尤其東隧和紅隧於繁忙時段例必大排長龍,分流後也未見起色。何況泊位嚴重不足,違泊情況區區皆是,粵車南下落實後,如何大幅增加市區和旅遊區泊位,便足以令人頭痛。
另一值得關注的問題是,中港駕車習慣和交通條例各有不同,僅左右軚問題便需時適應。現時本港交通意外之多,早就令人膽戰心驚,粗心大意的司機不是離奇自炒就是橫衝直撞,失控剷上行人路以至撞入店舖、撞斃途人也是時有發生。更不必說,土瓜灣等舊區因為旅行團客眾多,人車爭路屢見不鮮,過去不時有途人被旅遊巴撞死。一旦粵車南下數量過多,會否令交通意外大增,不能不令人擔心。
說到底,港府推行政策往往思慮不周,配套欠奉。單是一個啟德郵輪碼頭,啟用10年,依然搞不好接駁交通配套。廣東省旅客人數比一艘郵輪多得多,自駕遊若在未有成熟配套支持下貿然推行,隨時只會弄巧成拙,適得其反。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