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立會通過改組草案 中大校董減至34人

3名提出修例的議員炮轟中大管治差。 3名提出修例的議員炮轟中大管治差。
3名提出修例的議員炮轟中大管治差。
形容過往「無王管」 議員質疑段崇智表現
為改善中文大學的管治,立法會昨大比數通過由3名身兼中大校董的議員張宇人、劉國勳和鄧家彪提出的《2023年香港中文大學(修訂)條例草案》。會上多名議員形容中大「無王管」、高層「繞過校董會做好多嘢」,況且在2019年社會運動期間,中大遲遲未對局勢作出應對、亦長時間未有召開校董會,令大學變成「汽油彈工廠」、「中大變成暴大」,加上校長段崇智的表現備受爭議,認為需要改革。通過後,3名議員校董重申會繼續跟進校徽風波,又指不清楚校董會如何處理段崇智和副校長吳樹培。
私人條例草案建議把中大校董會的成員人數由55人減至34人,重組後的校董會校外與校內成員比例約為2:1,校外成員佔大多數,又修改校長、常務副校長的聘任方法,需要由四分三校董投票支持才可通過等。
指校徽風波 涉款仍未清楚
劉國勳指近年中大變「暴大」、校長段崇智被衊稱「段狗」,作為校友感到痛心,因此認為有必要改革。對於有人質疑改革太急,他指事實上中大有設專責小組聽取意見,不論對持份者還是校友都作出不少諮詢,而中大改革一事亦經歷20年。他解釋,決心進行改革是因中大發生連串問題,又舉例指中大改校徽一事,儘管事件無關學術,可是學校管理層卻不知有關決定,甚至所涉款項至今仍未清楚,又轟中大有高層「試圖僭越權力」,亦有「繞過校董會做好多嘢」,例如未諮詢校董會下游說議員反對修例,重申「改革只係第一步,仲有好多工夫要做」。
身兼教育事務委員會主席的梁美芬指不少人反對中大修例,稱會干預學術自由,但中大作為政府資助的大學,屬公共機構的一種,不能以大學自主忽視大學管治失效的情況,又將「無王管」的情況歸咎中大未有處理管治架構問題,而目前的修例只是「追落後」,又認為中大「山頭主義」嚴重,而是次修例的安排相當「溫和」,相信今次是行出第一步,期望中大謙卑接受改革。
爆連串事件 段未現身解畫
議員廖長江指現時教資會資助的8所大學,除中大以外,其餘已重組校董會改善情況,在全球學術高等教育比併的時代,中大延遲改革是「不進則退」,又指中大未有改革,管理層疊床架屋,在2019年期間中大長時間未有召開校董會遲遲未對局勢作出應對,令大學變成「汽油彈工廠」、「中大變成暴大」,而在修訂條例草案上,以致中大醫院延遲還款一事,段崇智均沒有出席解釋。至於包括楊于銘在內的一眾中大校董,早前發公開聯署信反對改革,廖稱議員校董曾多次在校董會上討論方案,惟未有反對意見,與聯署信中指摘議員擅自提交意見的事實不符,批評聯署信「連事實都未掌握」。
投棄權票的議員狄志遠指「共識」乃大學處理事情的常規,若無法凝聚共識,大學不同群體只能求同存異,如果「改革」破壞共識常規,會令人不服和不信任,造成長遠隱憂,對中大未來發展絕無好處。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指政府歡迎修訂議案,又認為議案按既定程序公開審議,強調修訂不損中大自主管治。中大校董會則表示歡迎立法會通過條例,指為提升中文大學管治的重要一步。
廖長江廖長江
廖長江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