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都原址換地益商人 小地主發展權犧牲
濕地保育公園疑走數 蠔殼圍淪投機熱點
北部都會區成「肥豬肉」,疑有政商鄉黑勾結借機謀利。港府日前於《施政報告》宣布將促成原址換地,但此舉卻被質疑是政商聯手收地,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昨開會,有議員認為當局此舉是「收回土地條例的權力延伸」,損害小地主的利益;有團體亦批評政府犧牲小地主或用家的發展權,對小地主不公、於理不合。除促成原址換地外,港府在南生圍及蠔殼圍濕地保育公園上亦疑似「走數」,令蠔殼圍濕地淪為北都投機熱點。
港府在施政報告宣布新措施,計劃促成已擁有發展用地90%或以上私人土地的土地業權人作統一發展。委員會昨開會討論,有議員稱擔心擁有較少業權的新界人未必有能力去發展其土地,若當局入場去收地再交由發展商發展,或會與《基本法》保障私有產權的條例相違背,質疑「政府是否與發展商聯手」,令小地主利益難受保障。
惹官商勾結謀利質疑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回應表示,港府促成原址換地的安排是為回應業權人的要求,所針對土地均是北都的發展用地,該些土地原先已有打算利用俗稱「尚方寶劍」的《收回土地條例》來收地,若由當局主導便要進行土地平整,新安排下需要業權人去配合當局計劃發展,認為此舉「對揸住一成業權的業權人係無影響」。
不過,本土研究社研究員陳劍青直言,港府促成原址換地是「大發展商先有發展權,小地主只可以被收地」,對小地主並不公平,變相犧牲小地主或用家的發展權,惹來官商合謀的疑慮;亦等同縱容發展商繼續收地,甚至鼓勵發展商荒廢農地,質疑港府為何不直接收全部土地再作發展。
當局辯稱重質不重量
除了促成原址換地惹來政商勾結的質疑外,港府對南生圍及蠔殼圍濕地保育公園疑似「走數」,引起社會關注。甯漢豪日前曾表示,港府對濕地公園兩年前提出的框架,所提及的數字並非承諾,更稱毋須拘泥於面積大小。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黃淑嫻更指,港府是聚焦保存濕地的生態價值及生物多樣性,「重質」而不應「重量」。
陳劍青批評,港府「重質」不「重量」的補償方式是「自創一套理解」,並無科學根據,濕地補償一賠一「淨損失」是國際標準,雖然港府聲稱當年提及的數字非承諾,但今屆政府若着重績效指標(KPI),「咁好明顯就唔達標」。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