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北都綱領太片面 規劃細節再拖延

北部都會區從提出至今已有兩年,公眾一直是「只聞其聲,不見其影」;只知道將會消耗大量公帑,卻不知道實際用在何處,要求港府盡快公布發展藍圖的聲音此起彼落。千呼萬喚之下,特首早前煞有其事地在施政報告中,預告今年內將公布《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又簡單介紹了北都將分為4大區域,令坊間對行動綱領的內容抱有期待。
僅具定位 方案欠奉
殊不知,發展局昨日正式公布行動綱領內容後,坊間才明白甚麼是「期望愈高,失望愈大」;在公布前,坊間普遍期望行動綱領相當於藍圖,惟公布後,才發現整個行動綱領「雷聲大雨點小」,流於表面,仿似藍圖中的一頁目錄,且重點早被施政報告所囊括在內,對發展北都可能遇上的難題避而不談。公眾的心情就好比一個人因預告片吸引而花錢入場觀看電影,但整套電影看畢,才發現原來最精彩的畫面,早已在預告片中完整呈現,後悔為何還要花錢購票。
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提出以「產業帶動,基建先行」為主軸,所謂的4大區域,分別是由天水圍、元朗、洪水橋一帶組成的「高端專業服務和物流樞紐」;新田科技城、河套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所組成的「創新科技地帶」;粉嶺、上水、古洞等新界北一帶組成的「口岸商貿及產業區」;以及沙頭角及紅花嶺一帶組成的「藍綠康樂旅遊生態圈」。縱然當局界定了每個區域的發展定位及重心,惟對於港人真正關心的土地用途及發展方案,當局卻指最遲明年才能計劃好,至於各個項目的具體詳情,局方則以「不同項目發展進度有異」及「仍需研究及規劃,難一一詳述」來推搪。
在4大區域中,當局對「創新科技地帶」的描繪已稱得上是最詳細,畢竟早前已公布新田科技城的發展大綱。惟即使早有發展大綱,今次公布的行動綱領也只是在原有的大綱上再增添幾筆,包括預計河套區港深創科園首3座大樓將於2024年底起陸續落成、計劃建立超級算力設備、成立「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等,這些仍離不開施政報告提及的範疇。至於其他區域細節的着墨則更少,公眾只能以想像力來填補缺失的內容。
欠缺發展方案,僅有行動綱領,猶如一個人只知道目的地,卻不知道如何前往,更沒有交通工具,後果是變成「盲頭烏蠅」、四處碰壁。何況,按目前發展態勢推想,要完成整個北都區項目恐怕需時20年,如此漫長的時間跨度,缺乏清晰詳細的發展方案,單憑願景,當局如何能確保發展「不走樣」呢?僅憑一個承諾足夠嗎?
政商鄉黑 虎視眈眈
慶幸的是,港府今次確立了時間表,明確在2027年或之前開始所有主要發展項目的收地程序,2032年或之前完成平整新發展土地及落成新增單位各40%。然而,確立時間表仍不足夠;綜觀本港過去多項大型基建,無不延誤超支;如今發展北都,詳細發展方案一拖再拖,港府憑甚麼可說服公眾,能按時達成目標呢?須知道,發展北都區,提出方案已是相對容易的一步,收地才是真正的硬仗,尤其現時庫房空虛,試問錢從何來呢?採取「加強版傳統新市鎮發展模式」、推進大型融資,這些都只是一種思路,該如何落實?又該如何監管呢?這些才是公眾關心的事宜。
北都計劃龐大,利益豐厚,監管力度一旦不足,變相是引狼入室。本報早前得悉,有「四大勢力」,分別是具政府背景人士、鄉紳、前政協及黑幫,正對北都虎視眈眈,意圖從中分一杯羹;據悉已有起碼4、5個黑幫蠢蠢欲動,藉着一些荒廢無人認領的寮屋、魚塘、舊墳「插釘」,自稱是擁有人,再勾結鄉紳為他們作證明;甚或採取非法手段,強迫村民平價轉讓土地,最終目的是瓜分政府巨額收地賠償。尚未正式發展,已經亂象百出,港府豈可不防?港府必須加快研究,進一步明確詳細發展方案,把整個收地過程置於陽光下,接受公眾監察,並記錄在案,方能有效預防罪惡從黑暗中滋生。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