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資金外流

根據中國政府的國際收支平衡表,自2014年,表裏的錯誤與遺漏項目數額大增。之前每年不足1,000億美元,2015年至2017年3年,都高逾2,000億美元。其後幾年仍高企不下,折算為人民幣,便是每年超過一萬億元人民幣。
這個項目主要反映資金非法外流。一萬億元人民幣,與中國100多萬億元人民幣GDP比,不算多,但亦不少,且一段時間裏,亦大於中國往來帳戶(商品服務貿易與收入)的淨收益,反映着中國資金的淨流出。假若不是中國經濟靠房地產和地方政府的土地經濟泡沫支撐,中國經濟應已陷於困境,至少經濟增長會大幅下跌。2018年中國往來帳目淨收入收縮至241億美元,當年按國際收支,這個項目外流資金為1,774億美元,中國資金的淨流失出現嚴重危機。事實上,中國資金外流還有許多合法和非法管道,相信部分未必為國際收支統計所收納。假若這樣的趨勢延續下去,特別是再碰上房地產、土地經濟泡沫穿破,中國的經濟與金融便可立即進入巨大的困難中。
這樣的資金外流原因眾多,但在發展中國家中,往往是顯著的趨勢。原因是資金追求高利潤,市場開放,外匯不控制的話,資金很易會流往發達國家,因後者的市場條件、投資機會、利潤率都優勝。也因為這近似規律的傾向,發展中國家及發達國家的早期,都對國內資金外流施加眾多限制。只有個別發達國家,憑藉其強大的金融資本與制度的控制力,反而利用開放外匯控制來吸納外國資金,也讓本國資本衝擊外國金融體系圖利。中國與美國正是這樣的攻防關係。2018年後中國收緊外匯與資金管理,一方面往來帳戶淨收益大幅回升,2022年達到4,000億美元,而國際收支帳中資金非法外流數額遞減,2022年降至1,000億美元以下,雖然不少,但金融形勢大為改善,也有餘力應付房地產與土地經濟泡沫穿破帶來的消極因素。這應該是中國經濟的重大轉機。
用粗俗的比喻來形容這樣的變化,便是內地企業和金融精英借用市場開放,用他們的才智賺取普羅大眾的資金,然後轉移至海外,主要是美國,成就他們的榮華富貴,助長美國的繁榮富強。但是,中國政府的精英利用公權力,加強管制,堵塞漏洞,教育群眾迴避投機的騙局,把資金留在中國,造福普羅大眾。後者的聰明才智為公而不為私,為中國而不為美國。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