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數碼技術融合歷史內容 浸大闡釋「香港保衞戰」

實時機械人系統由機械臂配以傳統毛筆組成,在紙上呈現人機互動繪畫山水畫。 實時機械人系統由機械臂配以傳統毛筆組成,在紙上呈現人機互動繪畫山水畫。
實時機械人系統由機械臂配以傳統毛筆組成,在紙上呈現人機互動繪畫山水畫。
【本報訊】香港科學園正舉辦「創新科技嘉年華」,向社會推廣創科文化。有份參加該活動香港浸會大學展示數碼技術融合歷史內容的相關技術和系統,以新方法闡釋「香港保衞戰」歷史;又可讓參觀者操作機械臂繪畫山水畫,人機合一。
操作機械臂繪畫山水畫
浸大展出的「電子互動歷史地圖」,通過結合數碼技術與歷史內容,以獨特的形式呈現1941年的「香港保衞戰」歷史。它利用地理資訊系統以及從不同國家地區搜集得來的第一手資料,建立成互動網上地圖和資料庫,讓觀眾自由地與不同類別的資料互動,探索部隊動態及軍事設施位置,以至個別碉堡和炮台等微小細節。另外,浸大另以人工智能修復圖像的創新技術,讓參觀者從全新視角一睹彩色的「香港保衞戰」歷史照片。這項技術能有效地修復低品質的黑白照片和影片、嚴重受損的2D以至3D數碼檔案,以及活化舊電影,並透過人工智能科技將黑白變成彩色、提升畫質,甚至可以生成新內容以補充缺失的部分。
參觀者還有機會利用實時機械人系統。該系統由一隻機械手臂配以一支傳統中國毛筆組成,使用者通過操控電腦滑鼠,或以視像鏡頭和心率監測器儀組成的傳感器輸入資料,揉合聲音或音樂等其他數據資料,在一張紙上呈現人機互動所繪畫的作品。
為配合今年嘉年華主題「智慧生活 綠色科技」,浸大展出兩項有關資源可持續升級再造和再生利用的創新研究。其中一項突破是利用一種新發明的催化劑促使廢塑料分解並將其轉化為燃料,產油率效能高達90%以上。另一項突破則是利用細菌將有機殘餘物轉化為對環境友善的生物塑膠。
學生參觀浸大展館,了解利用細菌將廢棄食用油和其他有機殘餘物轉化為環保生物塑膠。學生參觀浸大展館,了解利用細菌將廢棄食用油和其他有機殘餘物轉化為環保生物塑膠。
學生參觀浸大展館,了解利用細菌將廢棄食用油和其他有機殘餘物轉化為環保生物塑膠。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