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推廣家庭計劃 鼓勵生育有計
行政長官日前發表《施政報告》,其中熱點是關於鼓勵生育的政策,當中包括新生嬰兒獎勵金,向每名在香港出生而其父或母為香港永久性居民的新生嬰兒,發放一筆過二萬元現金獎勵;提高納稅人如有新生子女,其「居所貸款利息扣除」或「住宅租金稅項扣除」的最高限額,將由10萬元提高至12萬元;房委會將推出「家有初生優先選樓計劃」,增加新生嬰兒家庭成功購買資助出售單位的機會,以及「家有初生優先配屋計劃」公屋優先安排。輔助生育方面,在5年內逐步增加體外受精治療的輔助生育服務名額至1,800個,同時設立每年最多10萬元輔助生育服務稅項扣除;以及支援在職育兒及家庭教育的一系列政策。
這些鼓勵生育的組合拳,一定程度上回應了社會對香港超低生育率的關注,體現了政府政策思維的改變:生育問題由「與政府無關」,到政府主動關心提出支援,體現「生育優先」。房屋鼓勵措施方面,除了公屋和居屋的優先分配,在私樓市場,政府亦可考慮為首次置業的新生嬰兒家庭,提供樓價的一部分超低息貸款。
坊間亦有人潑冷水,認為上述政策難以扭轉香港生育率全世界最低、每名女性僅生育0.9個孩子的問題。「香港家庭計劃知識、態度及實行調查」抽樣訪問了1,502名15至49歲已婚或未婚婦女,以及其1,052名配偶或伴侶,發現沒有子女的女性比率,由2017年的20.6%,大幅上升至2022年的43.2%。值得慶幸的是,想生或想再生孩子的女性,由2017年的15.3%,大幅回升至2022年的22%;相反,不想生或不想再生孩子的有55.2%,較2017年的67.4%大幅減少。
擔心養不起孩子
年輕夫婦是否有信心製造愛情結晶品這個問題,可能是主觀的認知或心態所影響,但更多是受到客觀因素影響。要年輕人成家立室,需要正視他們準備結婚時需要面對的育兒、經濟、住屋等多方面的問題。筆者同意生兒育女是家庭大事,需要深思熟慮,但不少年輕情侶和夫婦往往受到「生仔要幾百萬元」這些宣傳影響,擔心自己的經濟能力養不起;但當他們有足夠經濟能力時,可能已錯過生育的黃金年齡。亦有人寧願花幾十萬元辦「夢幻婚禮」,也沒有做婚前輔導,更不要說家庭計劃。
過去大家往往將「性教育」當作「性行為教育」,忽略其性別教育(非性關係的兩性教育)和家庭教育(包括婚前輔導和家庭計劃等)部分的功能,而部分機構的婚前輔導也過於「唯心」。筆者建議政府可考慮先透過一些先導計劃,資助家庭計劃指導會及其他婦女、男士和家庭團體,全面增加家庭計劃指導相關服務和宣傳,從家庭經濟評估,到生育指導、家庭教育的一整套家庭指導,協助年輕夫婦對生育有一個客觀、科學的認知,盡早做好家庭計劃,讓年輕人想生、敢生、識生、識教,也養得起。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