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庫房乾塘開支大 無意加稅錢何來

現屆政府第二份《施政報告》剛剛發表,各項新政在在需財,外界計過數,將會額外增加數十億元開支。目前財政儲備已跌至只有約7,000億元,為近年來最低,財爺陳茂波事先張揚,今年財赤將較年初《財政預算案》預計的544億元為高,達到過千億元,惟依然拍心口保證無意加稅,那麼錢從何來?
早前政府放出風聲,有意加稅,由差餉到薪俸稅再到利得稅均會向上調整稅率,在經濟市道低迷之際,這樣做無異於加重市民和商界負擔,令消費市道更加疲弱,亦不利營商環境。陳茂波昨日改口表示,雖然今年赤字將超出年初的估算,原因是外圍經濟不明朗,疫後經濟復甦速度較慢,但強調香港有數千億元財政儲備,足以支持挺過低潮,揚言短期內沒有加稅的打算。
財爺明確改口暫不加稅,當然是為了穩定市場和民心,畢竟香港向以簡單低稅制著稱,一旦優勢不再,肯定不利競爭。可以看見,今份《施政報告》將股票印花稅由0.13%下調至0.1%,回復未加印花稅前水平,便是為了增加競爭力,不想再將肥水流向新加坡,但由於收費仍較內地為高,只與新加坡看齊,減稅也未必有明顯優勢,而庫房卻會減少約140億元收入。與此同時,港府決定為樓市減辣,賣樓的稅收必然連帶減少;更不必說,政府一直倚重的賣地收入,今年成績慘不忍睹,截至9月,今個財政年度賣地收入僅得70.7億元,連同其他補地價收入,總計不足97.7億元,僅達全年度850億元賣地收入預測的11%。
在各項主要收入大減而支出大增的當下,港府還鐵了心同時發展多項基建,包括預算高達1.5萬億元的「明日大嶼」和「北部都會區」,單靠庫房幾千億元儲備,恐怕沒多久就花清光。財爺口爽爽說無意加稅,那麼,政府如何支撐「有出無入」的窘局?要是真的不加稅,恐怕就只有增加發債一途。實際上,當局早就透露計劃透過發債為「明日大嶼」與「北部都會區」融資。問題是,發債並非萬能,更不等於不用還債,期間需要支付利息,稍一不慎,將成沉重負擔。過去不少名城便因為負債纍纍而破產,要是環球經濟持續低迷,沉重的債務勢必壓垮香港。
屋漏偏逢連夜雨。香港不僅樓股皆挫,出口表現亦持續欠佳,內需同樣疲不能興,在這樣的情況下,就連過去的「大好友」、各大地產發展商都拒絕鬆手投資。這兩年接連有多幅地皮流標,已反映了他們取態及對前景悲觀的冰山一角。何況港府堅拒為樓市撤辣,減辣措施又不湯不水,以致措施生效後樓市依然波瀾不興。一損俱損,未來的賣地收入肯定更不樂觀。
外界原本對中港通關寄以厚望,冀激活消費市道和樓市等,但結果只是曇花一現,現已無以為繼。反而港人北上消費之風熾烈,剛過去的重陽假期,首兩日已有多達80萬港人北上,比中秋假期更蜂擁。港府不願開源又不願節流,不加稅又要維持大量開支,想一想就知不現實。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