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公院專才稀缺 後知後覺加強培訓 輔助生育名額 僅年增百個杯水車薪

本港將逐步增加體外受精治療(IVF)的輔助生育服務名額。 本港將逐步增加體外受精治療(IVF)的輔助生育服務名額。
本港將逐步增加體外受精治療(IVF)的輔助生育服務名額。
【本報訊】港府出招谷生育,除派錢予新生嬰兒外,還設立輔助生育服務扣稅等。消息人士指,2024/25年度起5年內,會逐步增加體外受精治療(IVF)的輔助生育服務名額,首年會先加百個名額,其後每年增加100至150個。消息指,現時公私營醫療系統中每年約有2,000至3,000人次尋求輔助生育服務,公院新症由專科評估至首次接受IVF約需一年半,當中有半年時間用作評估是否適合進行IVF,但未有評估增加名額後能否提供。
消息人士解釋,經受訓的婦產科醫生方可進行IVF,本港相關專才僅數十人,當中更只有10多人服務公院,故服務量極有限,故暫未擬在瑪麗醫院、威爾斯親王醫院和廣華醫院以外,拓展其他可進行IVF醫院。
2025年建立母乳捐贈機制
據悉,港府將會加強醫生接受IVF培訓。至於會否如私人市場引入冷凍卵子、冷凍精子等服務,消息指醫管局目前只提供IVF及體外處理精子程序,「凍卵暫時無醫學理據去做」。
施政報告亦特別提及,擬於2025年成立母乳庫及建立母乳捐贈機制。消息人士指,捐贈者的身體狀況、母乳品質等必然是考慮是否接納捐贈條件,但其餘細節正待籌組,未有具體安排。消息指,擬建立母乳庫全因看到有實際需求。以公立醫院為例,現時每年約有200個初生嬰兒有「身體需要」須食用母乳,以減低因早產或重病而患上重症機會。
施政報告亦提出,由2024/25課稅年度起,在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下,設立每年最多10萬元輔助生育服務扣稅,消息人士相信,會包括人工受孕和體外處理精子程序,而每年在公立醫院及認可私營機構接受相關服務的人次為大約3,000。至於「凍卵」,則不包括在輔助生育服務的退稅類別。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