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劏房工作組 根治欠力度

不少基層市民只能屈居劏房。(陳嘉傑攝) 不少基層市民只能屈居劏房。(陳嘉傑攝)
不少基層市民只能屈居劏房。(陳嘉傑攝)
反映從前因循 新方案訂環境最低標準
基層市民苦候公屋多年,只能屈居劏房。港府昨日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成立「解決劏房問題工作組」,由財政司副司長任組長、房屋局局長任副組長。工作組有10個月時間深入調研,包括為劏房居住環境設定最低標準,當局又聲稱已成功將公屋輪候時間「封頂」。但團體狠批港府描述劏房「環境不屬差劣」有美化劏房之嫌,而創立新的工作組,反映以往的工作小組無功而還,屬「交功課」心態。
港府公布成立「解決劏房問題工作組」以深入調研並提出建議,包括為劏房居住環境設定最低標準,例如樓宇安全、消防及衞生要求、居住面積等;針對不合最低標準的劏房提出取締方法;防止不合最低標準的劏房再增加;以及提出有序解決方案,包括所需的行政和立法建議。
團體料僅規管劣質劏房
現時本港有約22萬人居住在約11萬個劏房單位。港府解釋指,大部分劏房居住環境很不理想,不少住戶等待上樓,但亦有部分劏房環境不屬差劣,住戶收入亦不低,部分人更擁有物業,居住在劏房主要因位置方便上班上學,故需定義劏房環境的最低標準。
本土研究社批評港府形容「有部分劏房環境不屬差劣」,令人感覺現實上有不少都是「優質劏房」,予公眾有「美名化」劏房的觀感。該團體質疑當局於2020年成立「劏房租務管制研究工作小組」後未有成功改善劏房租戶保障,事隔數年再成立新工作組,反映劏房租管工作小組未能有效改善劏房問題,無功而還。團體認為新成立的小組可能重蹈覆轍,難逃以「交功課」的心態規管部分「劣質劏房」,卻對根治整體劏房問題不願作為。
大部分劏房戶均正在輪候公屋,港府表示已成功將公屋輪候時間「封頂」,由高峰期6年下降至5.3年,又正邁向2026/27年度降至4.5年的目標。至於當局去年提出的「公屋提前上樓計劃」,明年上半年將會有逾2,000個單位提早5至8個月落成,包括位於粉嶺、葵涌、上水及元朗的公屋,以助公屋申請者提前上樓。
劏房住戶生活環境欠佳。劏房住戶生活環境欠佳。
劏房住戶生活環境欠佳。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