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自成一家:經濟大棒非萬靈丹

近年中國和澳洲不斷出現貿易糾紛,關係全面倒退。但日前兩國就葡萄酒出口到中國的關稅問題達成共識,再加上澳洲總理阿爾巴內塞下月初將到北京訪問,成為2016年以來首位訪華的澳洲元首。種種迹象顯示,中澳關係似乎已走出低谷,開始止跌回穩。
中國長期是澳洲第一大貿易夥伴,對澳洲經濟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力。正常而言,澳洲要致力和中國保持友好關係才對,可澳洲過去幾年竟主動和中國翻臉。類似的國家還有加拿大,中國多年來一直是加拿大的第二大貿易夥伴,但加拿大同樣在前幾年向中國叫板,委實令人奇怪。
某程度上而言,澳加兩國有恃無恐地和北京交惡,是因為背後有美國撐腰,相信可通過與其他盟國合作來減少對中國的經貿依賴。但依我來看,另一個原因是澳加政府堅信中國雖然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制裁別的國家後,本身也要付出相當大的代價。在國際政治經濟學上,這叫相互依存論,意思是隨着國家之間的經貿交流增加,彼此的依賴會愈來愈大。事實上,中國從澳洲和加拿大進口的多是原材料和資源,其他國家無法完全取代。結果也如澳加所預料,過去幾年北京並沒有全面制裁兩國,兩國經貿發展整體上並未受太大影響。
當然,我不是說經濟大棒沒有用,而是說經濟大棒並非萬靈丹。過往中國熱衷與外國加強經貿領域合作,每當與外國關係惡化,便習慣以自身經濟的優勢,用經濟手段脅迫對方屈服,這在很多時候都能收效,也令北京樂此不疲地使用。但近年歐美聯手,經濟大棒的效用已大大降低。北京以後與外國打交道時,除了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作後盾,也要想想其他方法,不能繼續一招走天下了。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