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以老護老壓力巨 獨力難支兩行淚

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甚至可以稱得上是渺小;一個人一對手,可以做到的事並不多,獨力亦難以抵禦外來威脅。惟一群人的力量是無限大,只要分工合作,再巨大的困難也能找到方法克服。因此,社會能否向前發展,取決於該個社會究竟是一個群體,抑或是無數個體;至於組成群體的關鍵,則取決於有沒有出色的領袖,換言之,在於政府能否有效領導。
在本港,「團結一致」、「互相扶持」這些樸實無華的特質,早已成為一種奢侈;更多的是「各家自掃門前雪」,弱勢社群屢遭忽視。其中,本港長者堪稱是「老無所依」,安老政策大多口惠而實不至,市民為社會貢獻大半生,退休後本應享福,卻變成捱苦。即便有些長者有人照顧,惟「護老者」普遍上了年紀,甚至本身亦是長者。隨着本港人口老化,「以老護老」情況愈趨惡劣,護老者的壓力亦日益加重。
有團體早前展開調查,發現近七成受訪者年齡是51歲或以上,逾四成需要獨力照顧長者。約三分之一受訪者坦言因長期獨力照顧老人而感到壓力沉重,若要壓力程度數值化,以10為滿分,他們自評壓力達8至10分。在高壓狀態下,這些護老者容易感到疲勞,易發脾氣,也持續感到緊張,長期情緒緊繃。至於壓力來源,自然是源於沒人可分擔照顧工作,且每日平均花超過8小時或以上照顧長者,甚或超越全職工作。
對於護老者現時所面對的苦況,港府有否提供支援呢?答案是有的,惟答沒有,也不全是錯。縱然當局有提供長者暫託服務,惟上述調查顯示,近九成受訪者從未使用有關服務,主因是「不認識有關服務」以及「擔心被照顧者不適應」,意味着當局白白投放了資源,有需要的人卻未能因此獲益,這顯然是一個兩敗俱傷的局面。
造成受訪者「不認識有關服務」的原因,在於港府推廣不足,同時亦是宣傳方法有誤。舉例而言,當局計劃於11月推出一站式照顧者資訊網站,惟部分護老者年紀大,不習慣上網,又如何使用該網站呢?縱然有議員建議,當局可與關愛隊合作推廣網頁,惟既然需要關愛隊接觸這些有需要的護老者,由關愛隊成員直接轉介個案,不是更快捷方便嗎?顯然,當局未有真正理解這些護老者,才會將資源投放在成效不彰的措施之上。
同樣地,「擔心被照顧者不適應」的主因,與宣傳不足也脫不了關係。部分護老者或長者對於暫託服務認識不深,才會產生恐懼。尤其現時本港院舍虐待事件頻發,長者或小孩均未能幸免,更容易加深他們對於暫託服務的成見;能否破除這種成見,正是港府的責任。
最後,單憑港府的力量顯然是不足的。當局必須與社會各界通力合作,善用每一項資源,才能幫助所有有需要的人。例如,有團體建議當局可與商戶合作,可帶頭推動為護老者提供實報實銷津貼,並津貼或嘉許相關商戶,不但可紓緩護老者的經濟壓力,又讓商戶了解到護老者的需要,按自身能力提供支援,確是可行之策,總比當局花大量資源設立更多網站為佳。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