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學者:一筆過津貼「催生」作用不大

本港生育率持續不振,當局擬派錢催谷。 本港生育率持續不振,當局擬派錢催谷。
本港生育率持續不振,當局擬派錢催谷。
【本報訊】新一份施政報告下周出台,有消息指,政府有意派錢催谷生育率,並研究向合乎計劃的每名新生嬰兒派發兩萬港元。各界對計劃意見看法各異,普遍認為一筆過津貼的誘因不大,又建議政府應考慮較長期的支援措施,建議政府參考其他國家,以長期措施,包括持續性的託兒津貼及稅務寬免等等作鼓勵。
託兒所不足 缺家庭友善措施
香港教育大學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社會政策講座教授周基利昨日在電台節目表示,生兒育女是長期投資或計劃,一筆過現金津貼鼓勵生育作用不大,教育、房屋及家庭友善措施等改善,才會令夫婦對生育有較大動機。周續稱,要提高生育率,政府可以從教育改革、提供更多託兒支援等方面着手,房屋支援方面要確保所有人都能公平受惠。
周續稱,本港很多父母都很嚮往外國的教育制度,而香港近來在教育改革方面做得少一些,家庭友善措施亦很少,託兒所亦不足。生兒育女在某方面屬社會投資,是對社會未來的展望,生育率低會影響社會氣氛。
立法會議員陳家珮亦認為,迎來新生嬰兒的家庭財政壓力較大,要應付購買奶粉尿片等開支,一次性津貼並不能推動夫婦生育,津貼金額兩萬港元亦不多,若以津貼鼓勵生育,政府不要設太多限制,不能只有低收入家庭受惠。建議參考其他國家,以長期措施,包括持續性的託兒津貼及稅務寬免等等鼓勵。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