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明起生效 食署倍罰$3000靠嚇 無阻亂丟垃圾

食環署用於環境衞生的開支持續上升。 食環署用於環境衞生的開支持續上升。
食環署用於環境衞生的開支持續上升。
捉蟲慢九拍 貼張通告當執法
政府大增罰款打擊「垃圾蟲」及店舖阻街,明日起,亂拋垃圾的定額罰款將增至3,000元,店舖阻街的定額罰款更升至6,000元!食物環境衞生署昨公告,經修訂的《定額罰款(公眾地方潔淨及阻礙)條例》(第570章)明日起生效。據了解,新例實施後首星期,食環署人員對亂拋垃圾及隨地吐痰等行為會以勸喻為主;店舖阻街則會立即執法,「見到就告」。有議員支持增加垃圾蟲等罰款,但認為切實執法更重要。也有議員關注執法衝突會上升,促加強保障執法人員。食環署前線員工透露,現時前線人員已常遇衝突或遇襲,罰則倍增料會令衝突亦上升,促部門加強支援員工。
店舖阻街罰$6000
食環署指出,明日起,在公眾地方亂拋垃圾、吐痰、未經准許而展示招貼或海報,以及犬隻糞便弄污街道,其定額罰款會由現時1,500元倍增至3,000元;針對店舖阻街、非法棄置建築或大量其他廢物的定額罰款,則會由現時1,500元,增加3倍至6,000元。
該署強調,過去一段時間已加強宣傳教育工作,提醒市民留意新的定額罰款金額,並呼籲市民守法,合力保持環境衞生。署方會不時更新及優化執法指引,亦已加強培訓及裝備,協助前線人員履行職責。
建築廢料堆路邊 鬧市滿雜物
罰款大招出台前,本報記者走訪多區,發現鬧市垃圾問題嚴重,例如有垃圾桶附近堆有建築廢料,惟相關部門職員疑似視若無睹。在衞生黑點較多的旺角、深水埗一帶,路邊更不時可見雜物堆放,行人不時要規避路障。街頭雖有清潔工在工作,但對路邊的雜物亦甚無奈,廢料遲遲沒有人清理。旺角鬧市則可見近20個發泡膠箱被棄置在街道一旁,亦有飲料店門口附近堆放十多箱貨物,甚至有載有建築廢料的貨櫃停泊在路邊。
後巷當貨倉 置竹竿發泡膠箱
土瓜灣一帶後巷垃圾問題嚴重,例如有食肆將後巷當作貨倉,存放十多個發泡膠箱,亦有大量竹竿以防水布遮蓋,疑有人存於後巷。深水埗通州街路邊發現有建築廢料,即使食環署已貼上通告,但亦有人將垃圾放在旁邊,對通告視而不見。界限街垃圾桶對開亦有建築廢料,但清潔工雖在現場工作,亦疑似無視廢料,掃完便走,大堆廢料無人理會。
政府前線僱員總會、現職食環署東區助理小販管理主任劉鳳菁接受查詢指,根據部門內部的新指引,新例實施後首星期,針對亂拋垃圾及隨地吐痰等行為,執法人員以勸喻為主;至於店舖阻街,因對社會造成較多不良影響,指引要求「見到就告」,直言「以往執法已經多衝突,更何況加到6,000元」。
裝備欠奉 職員執法難避衝突
劉又指,工會7月曾就增加罰則與署方開會,部門當時為職員配備隨身鏡頭執法,惟試行數月至今,成效不顯著,近日仍有執法人員遇襲,憂慮罰則倍增或導致衝突大幅增加,但署方暫未為職員增設裝備。她提到,非法棄置廢物是環保署新近授權予食環署執法,是在提高罰則後首次實施,惟相關指引相對抽象,工會曾要求署方派員向前線職員解釋,惟署方未有正面回應,至今僅提供兩次培訓,且非人人有份。
議員黃國認為,提高罰則雖然有一定作用,但認真執行更重要,指「唔係話增加罰則就做晒所有嘢」,認為若食環署人手不夠,亦難以執行。他又指食環署除宣傳教育外,亦應加強巡查、監控、發告票等。議員顏汶羽則關注執法人員的人手,他認為,針對衞生問題的執法不應單由食環署處理,署方應牽頭做跨部門協作。
漁農界議員何俊賢則指,食環署有足夠人手,惟過往執法效率低,認為罰款增加理論上可提升執法效率。他關注罰款提高後,或引起被控者與食環職員的衝突,建議署方須在裝備及搜證上顧及前線職員的安全,「否則佢唔敢執法,條例亦好難執行」。 他認為,在未來半年至一年是關鍵,政府應密切留意地區反應,適時調節工作進度,例如引入累進式罰款制度等。
即使食環署已貼上通告,仍有人將垃圾放在路邊。(文健雄攝)即使食環署已貼上通告,仍有人將垃圾放在路邊。(文健雄攝)
即使食環署已貼上通告,仍有人將垃圾放在路邊。(文健雄攝)
過去4年垃圾蟲及<br>店舖阻街等定罪一覽過去4年垃圾蟲及<br>店舖阻街等定罪一覽
過去4年垃圾蟲及
店舖阻街等定罪一覽
旺角:旺角鬧市有近20個發泡膠箱被棄置在街道一旁。(袁志豪攝)旺角:旺角鬧市有近20個發泡膠箱被棄置在街道一旁。(袁志豪攝)
旺角:旺角鬧市有近20個發泡膠箱被棄置在街道一旁。(袁志豪攝)
土瓜灣:有食肆將後巷當作貨倉。(陳德賢攝)土瓜灣:有食肆將後巷當作貨倉。(陳德賢攝)
土瓜灣:有食肆將後巷當作貨倉。(陳德賢攝)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