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新一波反腐為何先拿央企開刀

二十大後中央第二輪巡視展開,巡視組陸續進駐被巡視單位,開展為期兩個月的巡視。此次巡視包括27家副部級央企,以及科技部、國資委、工信部、國防科工局、煙草專賣局等5家部委,大多數職能亦與央企相關。此前,今年3至4月,第一輪巡視的36個單位,包括30家央企、5家金融機構及一家部委(即身陷足球腐敗醜聞的國家體育總局)。
前兩輪巡視均以央企為主,這是史上首次。自1996年設立巡視組以來,中央的巡視通常先從部委、省市開始,如今先拿央企開刀,且實現了對副部級央企全覆蓋,包括國資委監管的53家,財政部履行出資人的國家鐵路、中國郵政、中國出版、紫荊文化、中國煙草等5家,這背後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央企地位特殊重要。央企號稱「共和國長子」,按照新的定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當前「國進民退」大趨勢下,傾力做大做強國企,首先是處於領頭陣容的央企,以更牢固地掌控經濟命脈,並上升到維護安全的高度。譬如在房地產企業,大量民企倒掉,資金斷鏈,債務纏身,拿地開工的多以國企為主。首先巡視央企,反映的不是對央企的不信任,反而是更為重視,通過清洗整頓,祛病強身,以更好地擔當重任。
其二,央企腐敗問題嚴重。僅今年上半年,中央直接管理的50多家央企,就已有200多人主動投案自首。這還不包括那些被直接拿下的,如國資委國有大型企業監事會原主席駱玉林、國資委企業領導人員管理一局局長夏慶豐、國家能源投資集團副總經理李東、中國石油集團副總經理徐文榮、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原副總經理夏忠、中化集團原副總經理杜國盛、中國煤炭地質總局黨委書記趙平等央企高官。
巡視組號稱「欽差大臣」,手持尚方寶劍,往往是有備而來,劍有所指,如首輪巡視中,體育總局是唯一被巡視的部委,副局長兼足協黨委書記杜兆才及大批足協官員落台。此次第二輪巡視的5家部委,除了科技部,其餘4家都與企業息息相關。曾先後擔任國資委主任、工信部部長的肖亞慶,去年二十大前夕被查處。政企合一的煙草局,已有多位高層被查。此次巡視,繼續清理餘毒的意味濃厚。
壟斷經營 官商一體
國企屬於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交織,而央企更是多為萬億級的巨頭,甚至是壟斷經營,官商一體,經營投資活動鏈條長、層級多、規模大,其腐敗早已不再是簡單的貪污受賄,而往往是設立「白手套」,內外勾結侵吞國有資產,進行內幕關聯交易,在選人用人方面近親繁殖,交換聯姻。種種「設租尋租」、「靠企吃企」的手段更多元,利益輸送更為隱秘,甚至披上合法外衣。沒有規範化的現代公司治理機制,僅靠強力反腐,短期內煞住歪風,但始終是治標不治本。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