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自成一家:放寬簽注吸引內地遊客

今年是全球疫後復甦第一年,但內地遊客來港數量仍未恢復到疫情前。近日我看到一則新聞,說黑龍江省黑河市上月恢復中俄互免簽證團體旅遊業務後,大批俄羅斯人組團跨境到黑河市吃早餐,在網上引起熱議。這則新聞對香港不無啟發,港府在提升旅遊業競爭力的同時,不妨和內地商討放寬內地民眾的來港簽注。
根據入境處數據,剛過去的十一黃金周約有110萬人次內地旅客訪港,每日平均有約14萬人次,大約為疫情前的八成半。但截至上月,今年只有逾2,330萬旅客訪港,以此推算全年可能只有3,100萬人次左右,與2018年高峰期的6,500萬人次相差甚遠。
疫後各地都出招搶客,簡化入境手續是最簡單直接的做法,例如泰國上月就批准一項臨時措施,中國遊客不需要簽證就可進入泰國旅遊。事實上,近年給予中國免簽的國家愈來愈多,今年的阿爾頓資本護照指數排行就顯示,給予中國普通護照免簽或是落地簽證的國家或地區已有84個。
相比起免簽、落地簽,現時內地人來港澳,還需要去公安機關辦理簽注,即使可透過電子渠道辦理,還是要簽注。某程度而言,去港澳旅遊比出國的手續還麻煩。回顧2009至2015年,深圳戶籍居民只要辦理一次簽證就可一年內無限次訪港,相當於免簽,但之後因為水貨問題收緊到一簽多行。
現在內地海關查核行李嚴格,本港水貨客基本上已絕迹,而黑暴等政治問題也已成過去,為何兩地交往的便利程度反不如前呢?大家都說粵港澳大灣區要打破壁壘和融合發展,如今香港不是怕內地客太多,而是怕內地客不來,最大限度便利來港的手續譬如放寬簽注,不是理所當然應做的嗎?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