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促銷電話極滋擾 立法規管怎能少

全世界都有電話!手機為人們帶來方便,但同時衍生滋擾甚至罪案。隨着疫後社會復常,促銷電話氾濫成災,對市民造成極大滋擾。非應邀來電回報網站統計顯示,促銷電話由2020年1至9月約9萬宗,暴增至今年同期約16萬宗,令人咋舌,當中更有多達六成涉及詐騙,證明立法規管已是刻不容緩。
網站創辦人坦言,上述數字只是冰山一角,因為主動匯報的人,每20人之中只有一人,由此可見,實際滋擾電話數字可能是16萬宗的20倍,極其驚人。有市民每天接獲數以十計促銷電話,即使即時封鎖,「3」字頭甚至「5」字頭的電話還是不斷打入,令人煩不勝煩。而對於正常商家來說,促銷電話氾濫激起市民反感,對他們做生意也沒有好處,徒令潛在客戶見到陌生來電一律拒接,堵塞了一個促銷渠道。
正如上述網站創辦人指出,不論是市民還是商界都贊成盡快立法規管,包括要求撥打促銷電話的公司必須登記,公司亦要自行剔除拒收來電的電話號碼,否則要負上一定責任,而立法後應加強執法。事實上,港府早在2017年,曾就規管人對人促銷電話諮詢公眾,其後也草擬立法框架,但到了2022年,忽然推說擔心影響營商環境,沒有立法時間表,有關規管不了了之。反而忙不迭推出電話卡實名制,美其名曰減少犯罪,當中包括電話詐騙,但事實證明,電話卡實名制並無收到預期成效,詐騙電話依然層出不窮。
必須強調,上述的促銷電話統計之中,高達六成有詐騙成分,餘下四成屬於「Cold Call」,絕大部分不是在本港運作,而是從鄰近地區打出。有關人士利用新技術以互動式錄音推銷,成本較低,實際撥出的電話數量更多,對社會造成的滋擾更大。不少港人都收過錄音詐騙電話,包括冒認中國海關、訛稱速遞公司等,因而誤墮騙局,造成金錢損失。
數字最能說明問題。本港今年首8個月錄得逾5.84萬宗罪案,按年大升34.6%;其中詐騙案飆升52.2%,佔整體的43.7%。詐騙案之中便包括電騙在內。誠然,電騙案大多跨境運作,港府必須聯同鄰近地區合力打擊,單靠港府獨力難支;但立法規管促銷電話,起碼有第一層過濾之效,對減少騙案必有幫助,也是港府力所能及之事。無奈港府懶政塞責,遇事避難。正如立法會議員指出,攔截滋擾電話十分容易,政府只需推出攔截黑名單的程式便可,可惜港府畏首畏尾,擔心誤將守法商家列入黑名單,政府會有法律責任,於是索性甚麼也不做。高官所謂的「一日解決一個問題」,原來是「一日推卸一個責任」,這豈是有為政府應有態度?
須知今時今日騙徒無孔不入,無良商家同樣無處不在,港府理應除惡務盡,全方位打擊罪案,而不是聽之任之,以自由市場說事。總而言之,打擊電騙的第一步是阻截滋擾促銷電話,立法規管不能再拖!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