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電子點餐大勢所趨 港支援不足須窮追

本港電子點餐的普及程度遠遜於內地。 本港電子點餐的普及程度遠遜於內地。
本港電子點餐的普及程度遠遜於內地。
東呼即應查訪落區 業界話普及有理據
香港向來以國際大都會自居,惟科技發展、應用往往慢人一拍,單是內地盛行多時的餐廳手機點餐,本港現時仍尚未普及。正當港人蜂擁北上飲食、本地食肆愁無生意之際,《東呼即應》跟進訪問多名本地飲食業界代表。儘管業界紛紛同意電子點餐乃大勢所趨,既提升效率,又能紓緩人手不足壓力,但奈何政府支援不足,導致本港美食之都的地位亦隨時不保。
「現時是電子產品時代,慣了喜歡凡事用智能手機做。」市民陳小姐外出用膳,早已慣「掃CODE」點餐,甚至會幫助身邊不熟悉操作的朋友點餐。然而,市面並非所有餐廳都提供手機點餐。
店東讚系統方便慳人手
《東呼即應》早前走訪多區食店,有餃子店負責人麥先生表示,現時食店在兩個多月前起引入手機點餐,相關系統花費約數千元,認為既方便又慳人手,除非有客人不懂點餐,才會替他點餐。惟另一間點心店,目前仍不支援手機點餐。職員譚小姐解釋,食店較多大年紀的顧客,他們無辦法電子點餐,故未有考慮引入,並保留點心紙點餐做法。
食店要引入電子點餐,成本向來是一大考慮。餐飲界公關林柏希分享,他的店舖今年引入手機點餐時,共花了3萬多元添置設備及購買軟件,「也有些屬於比較無形難計算的成本,例如製作點餐系統上的美食照片、培訓員工使用電子點餐系統等」。他認為,電子點餐具成本效益,「我沒有刻意減少人手,但人手分配上的確變得更彈性」,店員能較專注上菜、顧客服務等。
林柏希認為,電子點餐是大勢所趨,「好處是餐廳可清楚得知食客喜歡點的食物,而不是受到員工游說或追加銷售而點選」。
代替印刷菜單相對衞生
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稱,全港整體有約1.8萬間食肆,大部分屬中小型,甚至微型食肆,「未必有知識或需要設立電子點餐」。他估算,現時全港僅三成食肆已採用電子點餐,大多是有規模的食肆或酒樓。
黃家和認為,電子點餐已成趨勢,可減省人手又有效率,並相信現時許多人,尤其是年輕人,全部已有手機,只有部分長者人士可能不適應電子點餐。他又認為,電子點餐不乏好處,特別是菜式繁多的餐廳,電子點餐時可直接揀選,代替印刷菜單,對衞生又有幫助。他相信未來餐飲業的發展會走向電子化,屆時AI(人工智能)、電子工具等將會更為普及,並期望政府能提供支援,大力支持及教育行業。
現時全港僅三成食肆採用電子點餐。現時全港僅三成食肆採用電子點餐。
現時全港僅三成食肆採用電子點餐。
東網版面新設計一撳即睇東網版面新設計一撳即睇
東網版面新設計一撳即睇
東呼即應爆料熱線東呼即應爆料熱線
東呼即應爆料熱線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