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女士青睞美容紋身 具風險投訴倍增

不少年輕人愛紋身,惟消委會指紋身可為市民帶來致敏及受病毒感染風險。 不少年輕人愛紋身,惟消委會指紋身可為市民帶來致敏及受病毒感染風險。
不少年輕人愛紋身,惟消委會指紋身可為市民帶來致敏及受病毒感染風險。
金額雖少創傷巨大 消委會促勿掉輕心
近年紋眉、飄眉、紋唇以至紋眼線等美容紋身(永久化妝)受不少女士青睞,省卻不少化妝時間。不過,消委會今年接獲24宗涉及此種服務的投訴,較去年同期增。消委會不但收到過敏案例,有市民投訴紋唇後出現發燒及唇部紅腫和疼痛,甚至有人紋眼線後視力模糊。至於進行紋身會為身體帶來不同的健康風險,甚至因而感染包括愛滋病病毒等傳染病,消委會促市民切勿掉以輕心。
美容紋身亦稱為永久性化妝,以彩色色素注入眼睛周圍、眉毛或嘴唇上,以代替日常化妝,一般可持續兩年至6年。消委會今年首9個月接獲24宗涉及永久化妝的投訴,為去年同期的兩倍。有個案指在美容店進行紋唇項目,當時美容師未有向消費者講述敏感體質可能會因紋唇造成的影響。而消費者在進行第一次紋唇項目後,身體出現發燒及唇部亦出現嚴重的過敏反應,包括紅腫和疼痛。投訴人因為敏感而未能完成餘下的紋唇項目,所以要求退回款項。
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促市民勿掉以輕心,尤其紋眉等永久化妝。她提到,接獲的投訴個案雖然只涉及數千至一萬多元,但投訴人受永久化妝的創傷巨大,舉例有人紋眼線後出現視力模糊,入院後發現視角膜受傷,長遠視力受損;另有個案紋眉後出現鴛鴦眉,或受細菌感染,流血流膿不止。
至於紋身又名刺青(Tattoo),是在皮膚上留下的永久標記,紋身師或美容師會使用電動的震動儀器的針重複刺穿皮膚表面,將特定墨水注入皮膚的真皮層,有機會帶來健康風險。消委會就接獲5宗相關投訴,與去年同期相若。其中一個案例,消費者在進行激光去除紋身項目後,皮膚出現水泡,經醫生證實為二級燒傷,令傷者短時間未能屈曲雙手。視乎紋身的大小和位置,部分紋身和去除紋身的項目或需要分開數次才能完成。由於美容店和紋身店一般都會要求消費者在預約時全數繳付整個項目的費用,即使消費者未能完成該項目,亦可能不會獲得退款。
現無法例規管紋身店領牌
現時香港法例未有規管紋身師須具有專業資格或紋身店須領取牌照,不過現有法例《青年人紋身條例》規管紋身師或美容師不能為未滿18歲的人紋身(除非是由註冊醫生因醫學理由而為病人進行紋身)。消委會亦提醒消費者,在進行紋身和去除紋身的項目前,應該先向美容師和紋身師了解詳情,另外亦應向醫護人員或皮膚科醫生了解相關的健康風險,例如自己的身體狀況是否適合進行該項目、該項目可能會引致的副作用等,以免造成人財兩失。
消委會接獲24宗涉及永久化妝的投訴,數字為去年同期的兩倍。消委會接獲24宗涉及永久化妝的投訴,數字為去年同期的兩倍。
消委會接獲24宗涉及永久化妝的投訴,數字為去年同期的兩倍。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