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劏房條例低成效 可憐租戶無依靠

家是安身立命之本,不但可供休息,更是一種精神寄託。在本港,很多人勞碌半生,只為真正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一個可以遮風擋雨的居所。偏偏這個如此簡單的目標,隨着樓價攀升、港府房策失敗,離港人愈來愈遠,變成遙不可及的夢想。現時,本港大部分基層只能蝸居在劏房之內,生活艱苦之餘,還要承受不合理的租金;且別說出頭天,甚至要為如何度過明天而發愁。
為加強對租戶的保障,港府早年推出劏房租管條例,卻漠視了坊間最大訴求,並沒一併制訂起始租金,結果租管條例淪為無牙老虎。香港社區組織協會昨日公布最新調查發現,在所有分間單位的年租金收入,均遠高於該物業的差餉租值,平均高出兩倍,最少高出10%,最多甚至高至7.87倍。數據意味着劏房市場與差餉租值已脫鈎,劏房市場租金水平依然居高不下,劏房戶繼續任人魚肉。
造成如今局面的最大因素,在於業主設定租金時缺乏了制衡機制,雖說一定程度上受市場因素影響,但更多的是看業主個人意願。沒有業主會「嫌錢腥」,缺乏制衡下,設定租金時自然是愈高愈好。有聲音認為,在疫情期間,不少業主為共度時艱而凍結租金甚或下調租金;那麼,在社會復常後,業主選擇加租,也是無可厚非。
然而,劏房租金高昂,並非一朝一夕之事;疫情期間的凍租或減租,好比一個人為了減重而節食,復常後加租,則是節食過後暴飲暴食,反而令健康加劇惡化。更重要的是,對於基層而言,劏房租金本來已佔生活開支的一大部分。租金一旦上調,租戶只能壓縮其他開支,進一步降低生活質素;現時本港百物騰貴、加風四起,更是令基層生活質素下降速度倍增。
事實上,要從根本解決劏房問題,最佳辦法是增加公營房屋供應,降低公屋輪候時間,讓基層盡快上樓,從而降低劏房的需求。畢竟若能選擇公屋,誰又願意支付數倍租金來屈居劏房呢?只要需求下降,在市場調節下,劏房租金自然會下降,甚至劏房的環境亦有可能上升。或許是港府也沒信心短時間內增加公屋供應,才退而求其次,制訂劏房租管條例來加強監管。
次貨不可怕,可怕的是港府一退而退,毫無底線可言。如今劏房年租金收入遠高於該物業的差餉租值,正是拒不訂立起始租金造成的惡果,就連條例的核心,打擊業主向租客濫收水電等雜費的功效也不彰顯,濫收費用的情況仍然持續,劏房租管條例有等於無,劏房戶還有甚麼可依靠呢?及時檢討條例內容並作出修改,是港府紓解基層民怨的唯一出路。社協建議當局規定業主分間單位出租後,年租金收入不得高於其差餉物業估價署租值120%,確是良策之一,港府何不深入考慮呢?難道官員還期盼業主大發慈悲,自行調節租金嗎?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