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極端天氣躪港頻生 促設災難應變中心

暴雨令多個商場及停車場水浸。 暴雨令多個商場及停車場水浸。
暴雨令多個商場及停車場水浸。
1.5億元緊急警示系統 需檢討作用
氣候變化的危機日漸加劇,極端天氣頻生。近月本港先後面對「500年一遇暴雨」和超強颱風。17個團體認為本港需要盡快大幅持續減碳,提高應對氣候變化能力。綠色和平項目主任伍漢林指政府應對過去幾場大雨的方法,令人對現有機制有所質疑,不但應增設災難應變中心,更需檢討耗資1.5億元設立「緊急警示系統」的作用;另有團體代表要求強化氣候變化專員職能,以更高角度處理氣候問題。
該等團體聯合向政府提交建議,要求當局推動綠色及可持續金融、推動減緩氣候變化措施、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能力,以及提升氣候治理。有關團體要求當局制訂全面氫能路線圖,加快綠色氫能供應以促進灰色氫能過渡至綠色氫能。灰色氫能即為化石燃料所產生的氫氣,而綠色氫能即由可再生能源產生之氫能。團體又促檢討《香港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 將現行推廣電動私家車措施擴闊至所有車輛,特別是商用車,包括貨車、巴士和小巴,並為各行各業制訂減碳藍圖,訂出由現時至2050年的詳細減碳藍圖,以及訂立以5年為期的減碳目標。
倡「海綿城市」概念引入主流
近年本港颱風和暴雨連連,即使10月亦有9號風球,因此團體促政府將「海綿城市」概念引入主流,使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能更好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以加強應對風暴、洪水和高溫影響,同時成立災難應變中心。
事實上,現時政府已設有「緊急事故監察及支援中心」。被問及希望增設災難應變中心的原因,伍漢林解釋,因為過去幾場大雨政府的應對方法,令人對現有機制有質疑,當中在於2020年耗資1.5億元設立「緊急警示系統」更未有使用,認為政府應檢示現行機制。至於何時應啟動機制,伍則認為要視乎實際情況,嚴重情況需要用機制,舉例早前黑雨致有山泥傾瀉,有人更因此失去性命。
思匯政策研究所的研究分析員曾詠表示,個人而言希望強化氣候變化專員職能,期望氣候專員能以一個更高的角度處理氣候問題,而非單出席講座的嘉賓。
翻查資料,在氣候變化專員成立之初,已有議員人事編制小組委員會提出憂慮,恐增設專員只會「疊床架屋」,並令事情「更加混亂」。記者林彥汛
伍漢林(右)指政府應對過去幾場大雨方法,令人對現有機制有質疑。中為曾詠。<br>(林彥汛攝)伍漢林(右)指政府應對過去幾場大雨方法,令人對現有機制有質疑。中為曾詠。<br>(林彥汛攝)
伍漢林(右)指政府應對過去幾場大雨方法,令人對現有機制有質疑。中為曾詠。
(林彥汛攝)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