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醫健:藥到病除:乳痂能自行痊愈 外用藥物或有效

不少家長在嬰兒的頭皮上發現黃色塊狀,這有可能是嬰兒脂溢性皮炎。嬰兒的脂溢性皮炎又稱乳痂,一般出現在3周至12個月大的嬰兒中,當中以3個月大的患者為數最多。它的發病成因不明,有指是由於男性賀爾蒙經胎盤由母親傳給嬰兒而導致皮脂腺增生,亦有指是與皮膚上的酵母菌有關。
嬰兒脂溢性皮炎最普遍的情況為嬰兒的頭皮上出現黃色和油膩的鱗片,有時候也會在面部、前額、耳朵、眼眉、眼瞼、鼻子等地方出現,一般並不會發炎和痕癢。脂溢性皮炎亦有機會出現在尿布覆蓋位置和身體摺痕。脂溢性皮炎有機會和其他皮膚問題混淆,例如濕疹和尿布疹。與脂溢性皮炎不同的是,濕疹一般會造成嚴重痕癢,影響嬰兒的睡眠和飲食。
如家長發現小朋友出現這種情況時並不需要過於擔心,因為在嬰兒中,脂溢性皮炎一般會在數星期至數個月內自行痊愈。因此,初步應使用保守治療。針對頭皮上的脂溢性皮炎,照顧者可以使用橄欖油、礦物油、嬰兒油或凡士林輕輕塗抹在嬰兒患處以軟化鱗片,然後再用軟毛刷或小齒梳把軟化的鱗片梳走。
另外,照顧者亦可以恒常用溫和、非藥性的嬰兒洗髮水清洗頭髮和頭皮,再用軟毛刷或小齒梳把鱗片梳走。在一些大面積和持續很長時間的情況下,醫生或會考慮短時間使用低強度的類固醇治療,特別是當患處出現一些發炎的迹象。如果家長對於使用類固醇有任何憂慮,可諮詢藥劑師或你的醫生。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藥物教育資源中心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