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少年識盡愁滋味 學生自殺蔚成風

香港在短短24小時內,接連有兩名大學生自殺,情況令人震驚。本月12日晚上10時許,一名從內地來港升讀中大的19歲男生,被發現倒臥於崇基路一帶天橋,詎料翌日晚上10時許,又有一名剛升上港大的18歲男生,被家人發現反鎖杏花邨家中房內,用膠袋笠頭吸入氦氣死亡。都說大學生是社會棟樑,接連有大學生自尋短見,香港究竟出了甚麼問題?
更須指出,今年5月亦有一名24歲港大內地女生在西環跳樓輕生,反映大學生自殺絕非個案。根據資料,單是2015年至2016年的一年內,已有11名本港大學生輕生,全部正值花樣年華。這些天之驕子理應含苞待放,大好前途正在等着他們,偏偏他們選擇走上絕路,實在令人痛心。
至於自殺死亡的中小學生同樣不在少數,統計顯示,2021年15歲以下的自殺率上升至歷史新高的1.7;15至24歲整體青少年自殺率達到9.3,比2020年的8.6為高。而2020年至2022年期間,本港合共錄得71宗中、小學生懷疑自殺身亡個案,連教育局也承認數字「稍有上升」。可見少年識盡愁滋味,本港學生壓力高企,情緒無法得到宣洩,一時想不開便會鑽入牛角尖。
每當外界論及學童自殺,教育局及醫衞局例必搬出種種數字,證明已作出很多支援。例如醫衞局表示,現正聯同醫管局、教育局和社署檢討協作醫教社計劃的服務模式,以期提升計劃的持續性及針對性,在學校為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學生提供適切支援;教育局亦強調,一旦校內發生懷疑自殺個案,已有指引要學校馬上啟動危機處理小組。然而,自殺個案依然時有發生,顯見這類事後支援作用不大,事前支援亦不到位。
再說,教育局及醫衞局的措施主要針對中小學,大學生往往被視為成年人,大學風氣亦較自由,若不主動求助,有關部門實難以提供協助。由此可見,要防止年輕人走上絕路,單靠政府支援並不現實,身邊人的關心必不可少。事實上,不少自殺個案在死前都會透露蛛絲馬迹,最常見是在社交網留下心灰意冷的貼文,若家人朋友能及早發現,予以開解,可能挽回一命。可惜不少輕生者皆與家人朋友關係疏離,以致外人欲救無從。同時亦須承認,本港醫療資源供不應求,公院提供的青少年以至成人健康精神服務輪候時間漫長,隨時在等候期間釀成慘劇。
當然,年輕人自殺原因,往往離不開得不到家人關心、朋輩相處欠佳、學業壓力巨大、感情生活不如意,有些人因此患上抑鬱症也不自知。但不能否認的是,現今一代大都在溫室下成長,人生從沒經歷大挫折,以致稍有不如意便會將問題放大。本月初一名廿多歲男子蹈海身亡,原因便疑與遺失電腦資料有關,令人搖頭嘆息。明乎此,本港教育系統必須加強學生心靈教育,鼓勵他們有事要主動求助,最重要讓他們明白求學不止求分數,如何在逆境自強,培養正面態度,也是非常重要。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