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東呼即應:明日大嶼倒錢落海 掏空庫房一鋪清袋

明日大嶼工程成本預算現時已較原先增加16%。 明日大嶼工程成本預算現時已較原先增加16%。
明日大嶼工程成本預算現時已較原先增加16%。
無視赤字悖逆民意 東呼即應揭破爛攤子
明日大嶼人工島計劃是本港有史以來最貴的填海工程,至於北部都會區造價,相信會是天文數字,政府一直都無公布有關預算。目前政府財政儲備已經跌至7,000億元以下新低,加上香港經濟環境差,《東呼即應》落區訪問市民對這兩大項目的看法。而議員江玉歡質疑政府捨近求遠、倒錢落海,指舊區重建亦要龐大資金。主持詳盡分析強推兩大基建,香港隨時一鋪清袋,不撤大嶼實太「愚」。
經濟不景收入減少,過去4年財政儲備急挫跌至最少27年最低,政府繼續大花筒,特別是同時硬推明日大嶼及北部都會區兩大項目,動輒千億、萬億元,令人擔心香港會否破產。港府曾在2018年建議興建面積達1,700公頃的交椅洲人工島,以及興建全長約13公里的港島西至大嶼山東北連接路以及港島西至洪水橋鐵路,預計2025年底會開始填海,最早2033年首批居民就可入伙,預計可建約19萬至21萬個住宅單位。
《東呼即應》落區訪問市民對這兩大項目的看法。市民陳先生說:「明日大嶼勞民傷財,聽說要花好多錢。」黃小姐則覺得那裏交通不太方便,興建更多房屋幫助年輕人是好的方向,但對於明日大嶼項目選址有保留。陳先生表示,始終公帑是納稅人的錢,政府花費如此大筆錢,是否應該慎重諮詢及考慮一下,覺得值得深究。
成本大增 造價惹關注
事實上,整個明日大嶼工程成本預算現時已經較原先預計增加了16%至5,800億元,但最終能否以這個金額來「埋單」確實充滿疑問。政府於2018年時估算人工島的填海成本,大約為每平方米約1.3萬元至1.5萬元,不過單看現時通脹及利率處於上升周期,加上近年極端天氣頻繁在海中心堆沙入海造地的成本不斷上升,過去5年用作填海的河沙就已經加價1.5倍。有工程師亦擔心「缺沙」將導致明日大嶼工程大幅超支。
而港府的財政狀況亦令人憂慮,香港財政儲備已經由2018年度的11,709億元大幅減至今年8月底的6,986億元,跌幅高達四成,金額不足應付12個月的政府開支。有學者已經預計財政儲備或於5年內花光。此外,資金外流,港元銀行體系結餘亦已由2022年5月高峰3,375億元跌至今年5月僅餘445億元,再加上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外匯基金投資收益不穩定,使得支持港元聯匯制度穩定的本錢在數年間已經減少數千億元。
港府近年「入不敷支」,本財政年度預算將繼續出現赤字,金額達到544億元,當中地價及印花稅收入預計各有850億元,惟近年樓市不景,頻傳拍地流標或低價批地,另外股市又不振「水盡鵝飛」,估計這兩方面的實際收入和預測可能會「差一大截」。而今個財政年度政府頭5個月,計劃發行466億元綠債後,港府赤字已達到1,362億元,而港府總開支只會有增無減,本財政年度預算開支就有7,610億元,要扭轉庫房「入不敷支」局面,相信有一定難度。而早前有研究顯示,2022年環球政府債務升幅達到7.6%,香港政府的債務升幅更加是眾政府之最。
議員斥遠水難救近火
議員江玉歡表示,重建舊區的資金同樣與目前兩個新項目的資金在互相競爭,但政府從沒交代重建的資金;她認為發展是有多方面,而該兩個項目均是遠期的項目,遠水救不了近火。而明日大嶼未必是一個好的選址,其與市中心距離甚遠,離居民就業、讀書、工作的地方都較遠,當局理應先界定清楚項目地點的用途。
北部都會區造價相信是天文數字。北部都會區造價相信是天文數字。
北部都會區造價相信是天文數字。
東呼即應爆料熱線東呼即應爆料熱線
東呼即應爆料熱線
東網版面新設計一撳即睇東網版面新設計一撳即睇
東網版面新設計一撳即睇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