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借助體育盛事 推進運動五化

杭州亞運會於周日圓滿結束,國家隊取得了201面金牌、總數383面獎牌的歷史佳績。形同身處主場的中國香港代表隊,亦奪得平紀錄的8面金牌和破紀錄的總數53面獎牌,當中多個項目為首次及同時有多人獲獎。部分項目港隊即使三甲不入,在名次或個人成績方面也是屢創佳績,反映香港的精英運動發展愈趨專業化、多元化及具備持續性,不像過往僅專注於三幾個項目,亦不會因一兩位傑出運動員退休,就令整項運動陷入低潮。
香港運動員以中國香港代表隊身份在國際體育盛事取得佳績,不但有助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亦是向國際社會推廣「一國兩制」成功落實及特區全方位發展的有力宣傳。市民透過直播觀賞港隊和國家隊的優秀表現,與不同國家的選手激烈對賽,不但可增強社會凝聚力和港人的愛國愛港情懷,對刺激市民消費、帶動商戶生意也有一定幫助。
相輔相成 互為因果
明年就到4年一度的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今屆奧運由法國巴黎主辦,因時差關係,有不少賽事會在香港晚間舉行,可能是加緊推動「夜經濟」的好機會。而再過一年,更輪到香港與廣東省及澳門合辦第15屆全國運動會,配合屆時已全面啟用的啟德體育園,希望可將杭州亞運掀起的跨省觀賽旅遊熱潮和消費力帶到香江。
特區政府為香港體育發展訂下了「五化」目標,包括普及化、精英化、盛事化、專業化和產業化,該5點實為相輔相成,互為因果。隨着體育精英化達到一定階段,對普及化和產業化的推力正在擴大。例如以張家朗為首的香港劍擊隊在國際打出名堂,就有愈來愈多學校及團體開辦劍擊訓練班。本地體壇明星的商業代言與贊助活動亦愈趨活躍,但在結合各類運動用品的商品化方面,香港與歐、美、日、韓以至內地仍有一定距離。原因之一是政府欠缺明確、有效的推動計劃和措施,將運動員奮戰得來的比賽成果,轉化成可惠及更多民眾的經濟效益。
專業化方面,隨着政府、大學及更多商業機構積極配合,協助現役及退役運動員就學和就業,香港有愈來愈多年輕運動員轉為全職受訓及將體育視為職業。相關的教練領隊、訓練員、營養師、醫護人員和運動科技團隊,人數和專業水平要求不斷提升,這些專業人員能夠協助運動員提升體能和技巧,加快克服傷患疲勞和壓力問題,取得更優秀的成績和更穩定的表現。
香港下一步要做的,是加快一些體育會和體育設施的管理專業化,改變部分業內人士及政府官員的過時、錯誤心態,例如以為業餘及學界運動就毋須做到專業公正;以為出任體育組織高層純粹是種興致和榮耀,而毋須擁有一定專業知識及時間投入;以至以為搞體育就是靠公帑資助和外界捐款,抗拒與商業機構合作,只懂花錢而不會開源節流。下周再談香港體育的盛事化、產業化和普及化。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