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兒童慘淪劏房族 動彈不得礙發育

團體研究指,居於不適切居所的家庭憂影響子女成長。 團體研究指,居於不適切居所的家庭憂影響子女成長。
團體研究指,居於不適切居所的家庭憂影響子女成長。
不適切居所難安坐 彎腰在床做功課
居住環境對兒童的成長至關重要,有工會的研究發現,居於不適切居所的家庭,尤其蝸居劏房的基層父母很擔心居住環境令子女無法專注學業,影響其成長。該工會昨日表示,兒童蝸居劏房不利於大腦發育、影響視力及脊骨發展,期望本月25日公布的新一份施政報告可回應基層市民的房屋訴求。
該工會昨日召開「告別劏房 由兒童開始」2.0研究發表記者會,促請政府率先協助劏房兒童搬離不宜居住的劏房,及為「劣質劏房」下定義,以建立有關負面清單和加強執法。工會早前進行有關不適切住屋環境對兒童生活影響的滾動式調查,收到229份有效回覆,約七成受訪者同意不適切居所對家庭成員產生負面影響,平均分最高的3個陳述是「我很擔心子女的成長受到影響」、「我經常擔心居所周邊的衞生問題」、「居住環境令我的子女無法專注學業」,都在4分以上。而受訪者中表示有興趣申請入住簡約公屋,考慮因素包括公共交通配套、租金及學校網絡等。
八成劏房童 脊骨有問題
該工會會長兼議員吳秋北表示,早前發表《告別劏房從兒童開始》的研究報告,又先後舉行6場社區支援講座。其後將聚焦解決「劣質劏房的定義」、「長居劏房對兒童的影響」、「如何吸引有兒童劏房戶搬入『簡約公屋』及過渡性房屋三大問題」。議員陳穎欣表示,早年曾有其他機構的報告指出300受訪劏房兒童,近八成脊骨均有問題,包括因為劏房空間有限長期姿勢不正、彎腰在床上做功課等,而導致寒背、圓背和脊柱側彎,嚴重甚至可導致椎間盤和小關節的軟骨磨損和撕裂。另外,受訪兒童亦出現不適切環境導致的視力衰退、影響腦部發育及情緒病等問題。
促為「劣質劏房」下定義
而議員鄧家彪則指出,社會普遍認為劏房有必要存在,認為年輕人居於市區劏房是自己的選擇,惟長者與小朋友因缺乏資訊而「冇得揀」,社會應盡力讓他們離開不適切居住環境,建議政府為「劣質劏房」下定義,又建議訂立「負面清單」,加強針對該清單的執法力度。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