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少年尋回誠可喜 珍惜生命莫欺山

經歷了9號風球和黑色暴雨,外界愈來愈心急如焚之際,終於傳來失蹤7日的拔萃男書院應屆DSE學生曾憲哲獲救消息。救援人員在馬鞍山郊野公園老鼠田坑一帶叢林將他尋獲並送院治理,其母認為是神迹。其實,居功至偉肯定是鍥而不捨的搜救隊伍!
曾憲哲獲救時清醒,其母趕抵醫院後由衷感謝搜救人員,以及為兒子祈禱的香港人。事實上,曾憲哲失蹤前的最後身影,顯示他行經小瀝源行善里前往馬鞍山郊野公園方向,早就令人心頭一沉,皆因這些年因行山失蹤致死的個案不知凡幾。尤其這幾天天氣惡劣,一旦斷水斷糧復受風吹雨打,很大機會凶多吉少。今次安全脫險,的確令全城為之一振,可喜可賀。
當然,少年離家失蹤,究竟是曾被父母責罵、讀書壓力、個人感情,抑或另有蹊蹺,仍需由當事人自己交代。但正如前述,今次之所以發生猶如神迹一般的一幕,全賴搜救人員永不放棄的精神,即使在「小犬」襲港期間,由執法人員、消防、民安隊、男拔舊生、民間搜救隊組成的搜救隊伍,亦無間斷不停上山搜索,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得到一個令人喜出望外的結局。
必須強調,生命非常可貴,搜救人員不顧自身安危也要冒險拯救少年脫困,令人感動,同時希望曾憲哲明白別人對他的付出,從中學會珍惜生命。
話說回頭,行山本來是有益身心的健康活動,但這些年來,在山上失蹤甚至死亡卻屢見不鮮。最經典是2005年休班警員丁利華失蹤懸案,至今依然是謎,以致外界繪聲繪影形容西貢出現「結界」。說到底,結界之說純屬無稽之談,大部分的不幸個案皆源於行山者掉以輕心、體力不繼。
消防處數字顯示,過去3年,在各個郊野公園接獲的攀山拯救求助數字不斷上升,合共逾1,500宗,以馬鞍山郊野公園接獲的求助最多;另外,傷亡人數亦倍增,單是去年已有12人死亡,3年合共達到20人。無獨有偶,今次少年失蹤被尋獲的地點馬鞍山郊野公園,以及西貢東郊野公園,均是過去3年內接獲最多求助個案的地點。這兩處皆是交通易達但山勢陡峭,往往吸引許多「新手」前往挑戰,稍一不慎便會發生意外。
自從多年前發生多宗行山失蹤死亡事件後,各大電訊商均已加強在郊野公園的信號覆蓋範圍,政府亦加強宣傳,勸喻行山人士應注意天氣及裝備,並應結伴同行,可惜不聽勸喻者依然不在少數。部分香港人就是心存僥倖,喜向難度挑戰,尤其打風期間到岸邊追風甚至出海,過去曾累及救援人員無辜陪葬,堪稱自私自利,累人累物。
雖云欺山莫欺水,但不論上山還是下海,最重要是量力而為,要是罔顧安全、自視過高、輕視隱患,最終只會引發悲劇。今次失蹤少年脫險獲救,毫髮無損,是不幸中的大幸,也是萬中無一的幸運兒,並非每個人都會這般好彩,值得大家好好警惕。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