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統計數據造假 官員政績注水
10月9日,中紀委公布了對原山東省政協副主席、濟南市長孫述濤的處置結果,其中一項罪名是「政績觀扭曲,為謀求個人進步,搞經濟數據造假」。這並非是個案,此前落台的原江蘇省委副書記張敬華、青海西寧市長孔令棟,也都有類似罪名。
中共元老陳雲有句題詞是:「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但實際工作中,各級官僚無不是「只唯上」,一切看上峰臉色,唯上級馬首是瞻。這也不奇怪。幹部管理權限是自上而下集中統一的,仕途命運握於上司手中。由於「唯GDP」導向,經濟數據成了評比政績的最直觀尺碼。經濟建設非一朝一夕之功,但數據卻可以玩弄於股掌之間。數據好就等於政績好,等於升遷快。所謂「官出數字、數字出官」是也。這種情況之下,統計數據造假的衝動,又有幾人能忍得住呢?並且,你作初一,我做十五,唯恐輸於人後。數據統計便愈來愈氾濫。上世紀50年代的「畝產萬斤」,就是最極端的典型例子。
僅施薄懲難杜歪風
在2015年中央巡視組的巡視中,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等地普遍存在經濟數據弄虛作假的情況。國家統計局在河北、河南、貴州等省的執法檢查,同樣發現大面積數據造假。而且這往往是系統性的全面造假,首先擬定一個預設數字,然後分解到下屬各地區、部門按此口徑虛報數據。遼寧統計「擠水分」之後,2016年經濟總量2.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比前一年銳減6,700億元,水分之高令人瞠目結舌。瀋陽某縣統計財政收入24億元,經審計核實只有10億元,注水不止一倍。天津濱海新區在2016年就打出了萬億俱樂部旗號,超越上海浦東成為全國第一個「萬億區」,擠掉水分後縮減至6千多億元。
民間戲稱:「上級壓下級,層層加碼,馬到成功;下級騙上級,層層攙水,水到渠成。」主政官員借此「水漲船高」,加官進爵。而基於充滿泡沫的數據來制訂政策,效果可想而知。官僚尸位素餐,經濟則愈拖愈垮,後果由老百姓承擔。這導致的怪現象是,在經濟增長、居民收入、就業率等方面,官方數據總是優於民眾的直觀感受,令很多人感慨自己拖了國家後腿。國家統計局日前乾脆不再公布就業數據,大概是數據與現實差距實在太大,掩蓋修飾的難度太高。
統計工作由於牽涉面廣,故而只有政府才具力量組織開展,完全由官員隨意掌控、拿捏。公眾無從參與甄別與考核,毫無透明度,更談不上監督。故而許多官員敢於虛報,甚至是憑空捏造,競相攙水,「政績不夠,數字來湊」。與貪污、受賄相比,統計造假即便東窗事發,多被歸結為作風、認識問題,略施薄懲。張敬華、孫述濤等人也不過是「拔出蘿蔔帶出泥」,因為其他問題而牽出。數據造假,影響科學決策,干擾正常工作。而此類問題更彰顯出官員的道德品質問題。若然總是罰酒三杯,「注水」只會滔滔不絕,華麗數據變成紙老虎,徒增笑柄。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