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專家料事主失蹤期間曾獲接濟

【本報訊】失蹤7日的17歲拔萃男書院學生曾憲哲獲尋回,他如何「野外求生」備受關注,尤其他失蹤期間,正值9號風球及黑色暴雨。有攀山專家直指,一般人不可能在如此惡劣的天氣及荒野環境下生存,尤其過去幾天氣溫下降,僅「失溫症都不得了」, 推測哲仔在過去幾天可能獲接濟,或曾到其他地方藏身。
打風黑雨轉涼 「不可能捱到7日」
攀登教練梁念豪表示,一般人如沒有食物補給,遇上打風兼黑雨,又逢氣溫轉涼,僅是「失溫症都不得了」。他認為,當事人並非成年人,若真的在野外「不可能捱到7日」。推測曾憲哲過去幾日可能另有藏身之處。梁續指,當事人也有可能並非身處深山,他透露,自己常到梅子林、黃泥頭、小瀝源等地方訓練,上址一帶基本上「一行出去就係車路,就算有事都嗌到人」。
攀山專家鍾建民亦有類似的看法,推測當事人失蹤期間可能「去過第二度再上番山,或者有人接濟」;就算是成年人,失蹤「兩三日已經謝晒」,不可能「咁精神仲講到嘢」。鍾又稱,香港的山幾乎完全被開發,沿途有指示牌,除非受傷只能停在原處,否則一般走兩至三小時,「一定見到人、見到屋」。
要避免在行山時迷路,鍾建民強調行山前應做好準備,例如定好行山路線、起步及落山點;留意天氣變化,過熱或冷都不宜行山;部分長期病患者亦應隨身攜帶所需藥物。梁念豪補充,除了食物及食水,行山人士亦須帶上手機及充電器,亦可帶備太空氈以至白色大垃圾袋,以防不慎迷路時,可包裹身體保溫。梁提醒,不應一個人行山,又稱孤身行山「與作死無異」 。
如不幸在野外迷路,HK Discovery創辦人陳嘉俊建議,最好的方法是沿路折返,避免四處走動,最好留在安全的地方避險,例如行山亭或有水源的密林,防風之餘亦有水可飲;切忌逗留在斜坡,避免山泥傾瀉。在等待救援期間,注意身體保溫,如沒有風衣,陳建議在衣服內塞滿樹葉,藉此起隔熱保溫的作用,亦盡量不要採摘野果進食。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