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開源節流削半赤字 西九乾塘稍稍推遲

文化區仍有多項設施待興建。 文化區仍有多項設施待興建。
文化區仍有多項設施待興建。
故宮館M+營運 難達收支平衡
西九文化區面臨赤字危機,過去年蝕約10億元,惟西九管理局昨日透露,經過大刀闊斧節流和積極推行開源措施的雙重作用下,上個財政年度,西九文化區的基本營運赤字為7.18億元,較2021年實施緊縮開支前的預測減少50%,該管理局雖形容業務表現「理想」,但承認商業收益未到位,現金流耗盡的時間只能延遲到2025年初。有學者指,要增加西九的收入,管理局需考慮改變營運模式。
西九管理局昨日舉行董事局會議,公布上年度營運收入5.53億元,按年增加4倍,商業租賃收入亦按年增加3.8倍,籌款收入則按年增加逾6倍,達1.97億元。該局指,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去年7月開幕,連同M+博物館均全面投入運作,加上疫後社會逐步復常和全面通關的推動下,文化區的訪客人數大增至440萬人次。其中,故宮文化博物館訪客佔160萬人次。
管理局指,上個財政年度嚴格緊縮開支,於2023年財政年度,未計折舊、攤銷和融資成本前的基本營運赤字是7.18億元,較2021年度緊縮開支實施前的預測大減一半。而成本收回率方面,該局說M+和故宮文化博物館的成本收回率分別達46%和44%,與世界不少的知名博物館相若。
捱到2025年初 學者倡轉營運模式
雖然管理局在上個財政年度業務表現理想,但現金流耗盡的時間只能延遲到2025年初。而其營運與各地的文化藝術設施一樣,難以做到收支平衡。管理局長遠策略仍然是透過商業收益,支持文化藝術設施營運,但西九文化區內大部分商業設施,仍需時才能創造收入,致該局面臨嚴峻財務挑戰。
中文大學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認為,雖然西九的營運情況看似有向好之勢,旅客重臨有助帶動入場門票的收入,但帶來的現金流及效益始終有限,只能將財困的問題延遲。李指出,西九要增加收入,需改變營運模式,包括找出獨特之處,吸引旅客、市民到訪,並於場內消費,再配合連地產項目發展「吸水」。不過他提到,文化區仍有多項設施待興建,現面對兩難,興建會動用大量資金,不興建則難以吸引人。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