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警告暴雨日趨頻密 環團促投入資源

「小犬」為本港帶來暴雨。 「小犬」為本港帶來暴雨。
「小犬」為本港帶來暴雨。
【本報訊】颱風「小犬」為本港帶來暴雨,周一雨量更達369.7毫米,創歷年10月份雨量新高。環保團體翻查天文台數據後發現,暴雨更多傾向在數小時內出現,加上南中國海的海面溫度上升亦加大本港受颱風的威脅,警告本港暴雨情況只會愈來愈頻密,出現月份亦會延遲甚至延長,促當局盡早投入資源應對。
綠色力量從天文台1884年至2022年間10月份最高日雨量的數據發現,歷年頭10位中有7位是在上世紀下半葉以後出現,其中千禧年後佔3年;頭10位最高一小時雨量中,則有9位是在上世紀下半葉以後出現,其中千禧年後佔5年。
另一方面,從天文台10月份發出的暴雨警號顯示,千禧年後警號生效時間亦見增長趨勢,最長是2021年達31小時18分。其中,2016、2021及2023年的10月更發出黑色暴雨警號,均顯示10月份愈來愈頻密出現暴雨。
南海溫度有利颱風生成
綠色力量總監鄭睦奇指出,歷年10月份發出黑色暴雨警號都與颱風相關,而受到南中國海海面溫度愈趨上升,預計本港入秋迎來颱風的機會將會進一步加大。他又引述研究表示,南中國海的海面在2003至2017年間,平均每10年上升攝氏0.31度,而早前小犬路徑組經過的呂宋海峽西面,更加平均每10年上升攝氏超過0.6度。
隨氣候變化造成海面溫度上升,令南中國海的海面溫度在秋季仍持續有利颱風生成和發展,鄭睦奇警告本港因颱風帶來極端暴雨的日子將不斷延長。當局必須立刻制訂策略和基建,應付沒有明顯規律且難以捉摸的特大暴雨,包括投放資源防洪、應對山泥傾瀉、河堤崩缺等災害。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