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自成一家:收入大減 財政響警鐘

港府日前公布本財政年度第3季度的賣地計劃,只推出一幅住宅地招標,提供約110個單位。按照政府的說法,連同其他供應渠道,4月至12月合計的首3個季度總共提供約10,150伙,佔全年度供應目標接近八成。言下之意是差不多夠數,加上樓市疲不能興,因此不推那麼多。但夠地不代表夠錢,本財政年度賣地收入暫時只有156億元,相當於當局之前預算的不到兩成,幾乎可以肯定今年一定不達標。
其實上個年度,政府的賣地收入也只是達標58%,今年情況應更糟,是連續兩年不達標而且每況愈下。政府對此倒是輕描淡寫,發展局局長甯漢豪稱政府推地是以土地供應為目標,地價收入是達到這目標的一個附帶結果,政府會以平常心面對。
官員說來輕鬆,但截至8月底止,本港財政儲備已降至不足7,000億元,只夠政府12個月開支。展望未來,政府收入有減無加,開支卻持續增加,例如股票印花稅在2021至2022年度達659億元,佔當年稅收總額15.4%;現在股市成交不斷萎縮,政府要減稅救市,起碼會少收逾百億元。而隨着人口老化,各項政府開支又不斷上升,如政府為公務員提供的醫療福利過去4年就增加逾三成;政府養南亞假難民,過去10年枉花近百億元。如此不知節制、理財無度,7,000億元用不了幾年就會花光。
《基本法》第107條規定,特區政府應「以量入為出為原則,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雖然近年已無人重視此條文,但錢從何來仍是不容逃避的問題。政府眼前財困猶如2003年,但當年有內地開放個人遊、簽訂CEPA等政策刺激,才能走出困局。現在內地客慢速回流,還有甚麼高招可以令香港起死回生?拿着高薪的高官有何「好橋」呢?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