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颱風來襲再考驗 港府應變乏改善

本港今年初擺脫持續3年的新冠疫情,不少市民皆視為新開始,盼能重新出發。殊不知,經濟未見復甦,天災人禍卻接踵而至;其中,超強颱風「蘇拉」與黑色暴雨先後來襲,本港多處山泥傾瀉及水浸,幾乎陷入癱瘓狀態,幸未造成重大傷亡,惟慘況至今歷歷在目,市民心有餘悸。舊傷未愈,再添新傷!昨日又有颱風「小犬」襲港,縱然威力不及「蘇拉」或黑雨,市民依然心驚膽戰,猶恐災難再次上演。
颱風「小犬」移速緩慢,3號強風信號足足懸掛了19小時,至昨日中午12時40分,天文台才改發8號烈風或暴風信號。本來,市民應有充足時間做好準備,提防颱風來襲;然而,當局發布的風暴消息一貫混亂,一時預測「小犬」或會減弱,「小犬」風力又忽然增強;一時預測會在本港南面掠過,隨着時間推移,「小犬」卻愈來愈接近本港;這邊廂還在說考慮午夜前改掛更高信號,昨晚7時又突改發9號烈風或暴風風力增強信號,鐵路露天路段隨即停駛。誠然,天有不測之風雲,天氣預報實難百分百準確,風暴路徑存在變數亦是見怪不怪,惟預測與實際偏差太大,或多或少都令部分市民措手不及,尤其是需要上班上學的市民,更是大失預算。
該說是幸運抑或不幸呢?即便天氣不似預期,也有很多市民做好了準備,應對颱風來襲。本報記者昨晨到多間超市視察,一如以往打風的日子,掃貨人流明顯較平日多,似乎店家也早有準備,貨架上貨源充足,未見搶購一空;至於杏花邨一帶的居民及商舖,更是可用「嚴陣以待」來形容,玻璃門窗貼上膠紙、屋邨出入口及附近公園等亦已架設擋水板。只不過,市民之所以能做足準備,更多的是源於缺乏安全感;而缺乏安全感的主因,在於港府多年來應對災害不力。
畢竟本港每次經歷災禍後,港府都會誇下海口,揚言會改善應變措施。然而,即便大花公帑進行改善工程,官員事前又會召開跨部門會議,商討應對措施,門面工夫做到足,仍改變不了結局;水浸黑點依然水浸,各區危險斜坡照舊發生山泥傾瀉;至於官員,事後則繼續以「罕見」、「百年一遇」等誇張字眼來推卸責任,十年如一日。正因港府從不可靠,港人才能養成危機意識。
今次「小犬」對本港造成的破壞有多大,現時猶未可知;惟令人憂慮的是,本港尚未從「蘇拉」以及500年一遇暴雨的傷害中走出來;由於港府災後善後速度過於緩慢,部分在黑雨中發生泥石流的山坡,目前尚未完成鞏固,傾瀉下來的山泥仍未清走,毫不誇張地說,本港現時正處於脆弱狀態;假如「小犬」再次引發次生災害,對本港的打擊恐會倍增。港府上兩次應對「蘇拉」及黑雨的表現已讓人大失所望,今次若無改善,又該如何挽回民心呢?危難中自強,說得動聽;倘若情況許可,試問誰又不想安安樂樂過日子呢?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