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醫健:醫健寶庫:中醫藥對流行性感冒的防治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症狀包括發熱、頭痛、肌肉痛、疲乏、鼻炎、咽痛和咳嗽,或伴有腸胃不適。本港流感一般於1至3月和7至8月流行。流感臨床治療分輕症、重症和恢復期。中醫藥治療流感的優勢主要在輕症與恢復期。
輕症風熱犯衞:發熱或未發熱,咽紅不適,輕咳少痰,無汗;舌質紅,苔薄或薄膩,脈浮數
熱毒襲肺:高熱、咳嗽痰黏咯痰不爽、口渴喜飲、咽痛、目赤;舌質紅苔黃或膩,脈滑數
恢復期:氣陰兩虛,正氣未復:神倦乏力、氣短、咳嗽、痰少、納差;舌脈:舌暗或淡紅,苔薄膩,脈弦細
風熱犯衞治法:疏風解表,清熱解毒,推薦銀翹散合桑菊飲加減
熱毒襲肺治法:清熱解毒,宣肺止咳,推薦麻杏石甘湯加減
氣陰兩虛,正氣未復治法:益氣養陰,推薦沙參麥門冬湯加減
註:如流感發熱,體溫達攝氏38.5度以上,在辨證用藥的基礎上可考慮用青蒿30克加滾水200毫升焗20分鐘後服用,每4小時一次,熱退後停藥。
妊娠婦女及兒童服用中藥治療流感,可參考成人治療方案。需要注意的是,妊娠婦女要避免使用妊娠禁忌藥,治病與安胎並舉,以防流產,注意劑量,中病即止。兒童則可根據兒科規定調整劑量,不宜使用無兒童適應症的中成藥。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中醫藥學院高級中醫顧問羅翌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